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客家本草>“通淋化石”草药---海金沙

“通淋化石”草药---海金沙

发布时间:2024-12-13 点击次数:76



在惠阳地区农村很有名的草药海金沙,这东西本来就漫山遍野,鲜有人知采集和使用,现来了解一下。

 

很多不熟悉中药的人,一看到“海金沙”这个名字,就以为是海洋产品药,至少也得和水有点关系吧。但实际上,海金沙却是地道的“山货”,之所以有这样的名字,就是因为入药的海金沙就像细沙一样金黄灿灿。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


实际上,海金沙也算得上一味古老的中药,它入药的记载最早见于《嘉祐本草》,还有“左转藤灰”的别名。从这个别名也可以得知,海金沙的藤是“左转”缠绕的。


从植物属性来说,海金沙属于海金沙科植物,是海金沙的成熟孢子,但是它的藤蔓和根茎也可入药,在惠阳的野外山坡均有生长。晒干用鼻闻有腥味,极像海产品之味的。


中医认为,海金沙性味甘、寒,能入膀胱、小肠二经,主要就是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据《本草纲目》的介绍:(海金沙)甘淡利尿,寒可清热,其性下降,善清小肠、膀胱湿热,功专利水,为治淋症要药。而善渗利之品,多能伤阴,故肾阴虚者慎用。


现代科学发现,海金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常被用于各种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之证。


大致有如下几点功效:

1、膀胱湿热:症见小便短赤、淋沥涩痛,中医称之为热淋、血淋,海金沙可以单用,也可以与滑石、甘草等配伍同用。

2、石淋:中医的石淋基本及时现在所说的“泌尿系结石”,海金沙常与鸡内金、金钱草、萹蓄等配伍。


3、退热:海金沙有消炎退热之功,常与大青叶配伍,可用于外感发热,大致相当于现在说的上呼吸道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逢源》说它“肾脏真阳不足者忌用”。而《本草经硫》则说它“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水真阴不足者勿服”。所以,并非所有的小便淋涩问题都适宜海金沙。


此外,海金沙的藤含有氨基酸、糖类、黄酮甙和酚类,而海金沙的叶子则含黄酮类物质,它们性味甘寒,功效与海金沙相近,但更长于清热解毒。


而海金沙的根又叫铁蜈蚣、铁丝草,性味甘、淡,寒而无毒,能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基本和海金沙相似。




惠阳客家地区草药小叶海金沙



 采回来晒干,好大的腥味


中药海金沙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海金沙 [hǎi jīn shā]

 

始载于:《嘉祐本草》

 

别名: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

 

性味归经: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止痛。

 

药材简介:海金沙,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海金沙属植物海金沙的干燥成熟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具有清利湿热,通淋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血淋、砂淋、石淋、膏淋、热淋、湿疹、带下、咽喉肿痛、痄腮、水肿等。

 

用法用量:海金沙煎汁内服时,成人每天的常规用量为615克,另用纱布包好入煎剂,或研磨成末服用。外用适量,用煎好的药汁清洗。

 

注意事项】:

1.服用过量,会出现舌麻、恶心、头痛畏寒、尿频等严重不适反应。

2.肾阴亏虚者慎用。

 

应用

1.治诸淋:与海金沙、石苇、滑石、猪苓、泽泻、赤苓、肉桂、白术、芍药、甘草配伍。(《证治准绳》)

2.治脾胃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同白术、甘草、牵牛为末服。(《本草纲目》)

3.治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相关配伍

海金沙配金钱草

海金沙性寒,药性善于下降,能清泻小肠、膀胱的湿热,功效偏于通利水道;金钱草能利水通淋,更擅长排石。

二药配伍使用,清热利尿、通淋排石的作用加强,适用于治疗尿路结石、胆道结石等疾病。

海金沙配海浮石

海金沙善于清化小肠、膀胱的湿热而能通利水道;海浮石以清肃肺气而利气道为主要功效。

二药配伍使用,能够增强利尿通淋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治疗砂淋、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引起的小便淋漓不畅、热涩刺痛等疾病。

海金沙配甘草

海金沙味甘性寒,擅长清热利尿、通淋止痛;甘草生用,味甘性平,擅长泻火解毒、缓急止痛。

二药配伍使用,共同起到清热泻火解毒、通淋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蕴结膀胱所引起的各种淋证。

海金沙散

药物组成:海金沙、木通、瞿麦、滑石、通草、杏仁、灯心草。

功能与主治:清利湿热,通淋。适用于治疗小便淋漓不尽、尿道涩痛,下焦湿热、气化功能失常影响水液的代谢,或五种淋证,小便闭塞闭不通等疾病。

三金排石汤

药物组成: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木通、萹蓄、滑石、瞿麦、车前子。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适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引起的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浑浊、尿液色深或为血尿、口干欲饮等症。

五淋化石丸

药物组成:广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石韦、琥珀、沙牛、鸡内金、泽泻、延胡索(醋制)、黄芪、甘草。

功能与主治:利湿通淋,化石止痛。用于治疗淋证、癃闭、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前列腺炎,或尿中混有淋巴液或乳糜见上述证候的患者。

复方石淋通片

药物组成:广金钱草、海金沙、石韦、滑石粉、忍冬藤。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引起的热淋、石淋,症见肾区绞痛、尿频、尿道涩痛,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见上述证候的患者。

五淋丸

药物组成:海金沙、石韦(去毛)、川木通、琥珀、茯苓皮、栀子(姜制)、黄连、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湿,分清止淋。用于治疗下焦湿热所引起的淋证,症见尿频、小便涩痛、浑浊不清,尿路结石、泌尿系统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炮制: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除去藤叶。




中药海金沙藤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海金沙藤 [hǎi jīn shā]

 

【别名】:竹园荽、迷离网、鸡胶莽、斑鸠窝、左篆藤、金线风、破网巾、黄金塔、左转藤、罗网藤、须须药、黑透骨、铁脚仙、乱头发、铁线藤、蔓蔓藤、虾蟆藤、纺车藤、金金藤、见根藤、藤吊丝、牛斗茜、磨菇藤、塞窦藤、扫把藤、天仙草、松筋草、鼎擦藤、毛须藤、黑须草、满天云、硬筋藤、牛西藤、金线藤、攀谷藤、海金沙藤、吐丝草、鸡脚藤、爬古藤、洗碗藤、爬墙蕨、金砂蕨

 

【性味归经】:味甘,性寒。归膀胱、小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

 

【药材简介】:海金沙草,中药名。为海金沙科植物海金沙的地上部分。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地区及陕西、甘肃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活血通络之功效。常用于热淋,石淋,血淋,小便不利,水肿,白浊,带下,肝炎,泄泻,痢疾,感冒发热,咳喘,咽喉肿痛,口疮,目赤肿痛,痄腮,乳痈,丹毒,带状疱疹,水火烫伤,皮肤瘙痒,跌打伤肿,风湿痹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9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注意事项】:孕妇慎服。

 

【相关配伍】:治热淋急痛:海金沙草阴干为末,煎生甘草汤,调服6g。或加滑石。(《纲目》引《夷坚志》)

 

【现代炮制】:

一、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二、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微信二维码

1880752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