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客家本草>咳嗽良藥---燈籠草

咳嗽良藥---燈籠草

发布时间:2024-12-14 点击次数:35



灯笼草,学名叫苦蘵[zhī],是茄科洋酸浆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打头泡、泡泡草、心不干(《广西中兽医药植》),爆卜草(《陆川本草》),灯笼泡、鬼灯笼、打卜草(《南宁市药物志》),水灯笼草、苦灯笼草、荷卜草、打额泡(《广东中药》Ⅱ),响铃子(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茎多分枝,具棱角,分枝纤细,被短柔毛或后来近无毛。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6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楔形,稍偏斜,全缘至有不规则的牙齿或粗齿,近无毛或有疏柔毛;叶柄长15厘米。

 

花单生,花梗长0.51.2厘米,纤细,被柔毛。花萼被柔毛而以脉上较密,长45毫米,5中裂,裂片长三角形或披针形,边缘密生睫毛;花冠淡黄色,阔钟状,长46毫米,直径68毫米,不明显5浅裂或者仅有5棱角,边缘具睫毛,喉部有紫色斑纹或无斑纹。花药长12毫米,淡黄色或带紫色。

 

果萼卵球状或近球状,直径1.52.5厘米,有明显网脉和10条纵肋,薄纸质,被疏柔毛,淡黄色;浆果球状,直径约1厘米。种子扁平,圆盘形,直径约2毫米。花期57月,果期712月。

 


【生长环境】苦蘵喜土壤肥沃湿润的环境,常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山谷林下及村边路旁。

 

【食用价值】苦蘵的嫩茎叶可以炒食、煮汤,成熟果可以生食,味道稍酸。

 

【药用价值】苦蘵也是一味中药材,《江西民间草药》及《福建药物志》等诸多典籍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的功效。

 

灯笼果是中国传统的药用植物,《蜀本草》《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长编》等均有记载,灯笼果不仅具有固精涩肠、补肾壮阳、缩尿止泻、抑制高胆固醇血症、增强人体造血、提高多种酶的活力和防止细胞老化的药用功能,而且对皮肤肿瘤、神经衰弱、痢疾、黄疸、水肿、慢性咽炎及皮肤癌和早期宫颈癌等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此外,灯笼果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作用。

 

一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灯笼果性寒,植物酸的含量也很高,清热效果较强,同时还能消炎消肿,用于治疗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好的效果,对火热性的口腔溃疡也有一定疗效,清热利尿功效也很明显。灯笼果捣浆外敷,可减少皮肤炎症的发生,敷于患牙,可以消除牙龈肿痛(称"牙痛草",);灯笼果煎水外洗,则可治疗天疱疮。

 

二是宣泄肺热,化痰止咳。灯笼果入肺经,又能清热,所以可宣泄困阻肺部的热邪。口鼻是邪气进入人体的主要通道,而肺又和口鼻相连,外来的风热邪气很容易侵袭到肺。而肺受邪气影响,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容易导致痰多咳嗽,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肺热咳嗽。用灯笼果就可以清除肺经的热邪,化痰止咳,恢复肺的正常功能。另外,灯笼果对人体的免疫力也有一定的调理功效,可以减少感冒的发生。(亦稱為“咳嗽草”)

 

三是开胃健食,养血养颜。灯笼果生时味道极酸,就算在熟透之后也带有一定的酸味,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植物酸,食用之后会促进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强食欲和消化功能,十分适合食欲不佳的人群食用。此外,灯笼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C,并且矿物质铁元素的含量也很高,对维生素 C 和铁质有促进吸收的作用,食用之后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起到造血补血的功效,对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疗效。经常食用灯笼果,能滋润肌肤,红润面容。

 

四是养肝明目,缓解衰老。灯笼果中维生素 A 的含量很高,100 克鲜灯笼果中含维生素 A 40毫克以上,并且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 A 是肝脏和眼睛内的重要营养元素,能保护肝脏,缓解肝脏衰老,也能促进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视力。灯笼果中富含维生素 C,尤其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灯笼果,维生素 C 的含量极高,属于高抗氧化性的食物,食用之后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缓解人体衰老,是养生保健佳果。

 

中草药灯笼草(阿拉伯婆婆纳)基本信息

 

【药品名称】:灯笼草(阿拉伯婆婆纳)

 

【别名】:爆卜草、灯笼泡、鬼灯笼、水灯笼草、苦灯笼草、荷卜草、打额泡、天泡果、响铃子、地灯笼、母炮草、炮仔草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去湿。

 

【主治】用于癍痧发热,感冒,腮腺炎,喉痛,咳嗽,睾丸炎,大疱疮。

 

【药材简介】:灯笼草,中药名。为茄科植物灯笼果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现代炮制】:6-10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苦蘵花开黄玲珑,独依芳草泪朦胧。月光如水泛涟漪,吹落芳华满地空。 —月影凡花


微信二维码

1880752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