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用戶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粤-刘爱民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之一

[复制链接]

251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五.輿地志
  沿革表【江蘇松常四府】
  江寧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吳地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鄣郡漢初屬荆國後屬吳又屬江都國元封初屬丹陽郡後漢因之孫吳自京口徙都建業號曰吳都晉平吳移置丹陽郡兼置揚州治焉元帝渡江因吳之舊建都於此改丹楊太守為尹宋齊梁陳因之隋平陳置蔣州大業初復曰丹陽郡唐武德三年置揚州七年改為蔣州八年復為揚州置大都督府九年揚州移治江都以金陵諸邑分屬宣潤二州至德二載置江寧郡乾元元年改為昇州又置浙西節度使治焉上元初州省大順元年復置光啟四年復置江寧郡唐季楊氏於昇州建大都督府五代梁朱温徙鎮海軍治昇州改為金陵府石晉天福三年南唐李氏改為江寧府謂之西都而以江都為東都宋復為昇州天禧二年升為江寧府建康軍節度建炎三年改為建康府置行都元為建康路至元二十三年自杭州移江南諸道行御史臺治此天歷二年改曰集慶路明初定都府治曰應天府後改南京府如故領縣八
  國朝為江南省城置江寧府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雍正八年以隸府之溧陽縣移屬鎮江府領縣七

  【附图略之】

  蘇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周泰伯仲雍始居之地武王封仲雍曾孫周章於此為吳國戰國屬越後屬楚秦為會稽郡治漢初荆國都此後屬吳江都國武帝時復為會稽郡後漢永建中始分浙江以西置吳郡三國屬孫吳晉宋齊因之梁分置信義郡陳置吳州隋開皇中廢郡改吳州曰蘇州因境内姑蘇山為名也大業初復曰吳州尋為吳郡唐武德四年復為蘇州置都督府屬江南東道天寶初又為吳郡乾元初復為蘇州尋分置長洲軍大歷中軍廢後唐同光二年吳越表建中吳軍宋仍曰蘇州吳郡太平興國三年改中吳軍為平江軍屬浙西路政和中升為平江府元至元中改平江路隸江南浙西道明改蘇州府直隸南京領州一縣七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仍為治所雍正二年升府屬之太倉州直隸以嘉定崇明二縣屬之復析長洲吳江常熟崑山四縣為八共領縣九
  蘇州府長洲縣元和縣吳縣吳江縣震澤縣常熟縣昭文縣崑山縣新陽縣


  松江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吳地戰國屬越後屬楚秦漢為會稽郡婁縣地後漢至隋屬吳郡唐屬蘇州天寶十載始置華亭縣屬吳郡乾元初復屬蘇州五代吳越錢氏改屬秀州宋因之慶元初屬嘉興府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十五年改松江府仍置華亭縣為屬至元二十七年分置上海縣隸江南浙西道領縣二明直隸南京嘉靖二十一年析華亭上海二縣地置青浦縣領縣三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順治十三年又分華亭縣地置婁縣領縣四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增置金山縣分華亭上海青浦三縣各為二共領縣八
  松江府華亭縣奉賢縣婁縣金山縣上海縣南匯縣青浦縣福泉縣


  常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吳公子札采邑後屬越戰國屬楚秦屬會稽郡漢初屬荆吳江都國尋屬會稽郡後漢屬吳郡三國吳分無錫以西置毘陵屯田典農校尉晉太康二年省校尉置毘陵郡永嘉五年改晉陵郡徙治丹徒永興元年析置義興郡東晉太興初又徙治京口義熙九年還治晉陵宋南齊因之梁又析江陰郡陳因之隋開皇中廢郡置常州大業初改毘陵郡唐武德四年復為常州天寶初又改晉陵郡乾元初又曰常州五代時屬吳南唐宋仍曰常州晉陵郡屬浙西路元為常州路隸江南浙西道明為常州府直隸南京領縣四成化七年以江陰之馬馱沙置靖江縣領縣五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雍正二年武進無錫宜興三縣各分為二領縣八

  江南通志卷五<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


漢家劉氏網主是也,祖居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新庵嶂下圍,現居廣東惠州惠陽淡水。
源明公第156世,邦公第82世,開七公第23世,廣東惠州嶂下麥地劉氏(八房長),肇基祖為第十一世祖尚義公。

251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六.輿地志
  沿革表【二 鎮淮揚徐四府太海通三州】
  鎮江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為吳之朱方後屬越戰國屬楚秦改朱方為丹徒屬會稽郡漢初屬荆國後屬江都國元封初屬會稽郡後漢屬吳郡建安十三年孫氏自吳徙治於此謂之京城尋遷建業設京口鎮晉屬毘陵郡元帝初割海虞之北境立東海郡永和中寄治京口宋元嘉八年立南徐州治南東海郡以丹徒屬焉始為實土梁改曰蘭陵郡陳又改東海郡隋開皇九年郡廢十五年置潤州以州東潤浦為名也大業初州廢屬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置潤州天寶元年始以京口為丹陽郡乾元復曰潤州五代入於吳南唐宋政和三年升為鎮江府屬浙西路元為鎮江路隸江南浙西道明初改江淮府尋改鎮江府直隸南京領縣三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雍正八年改江寧府之溧陽縣來屬領縣四【附】明林魁金陵辯【杜牧之詩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祇自愁潮落夜江斜月裏兩三星火是瓜洲蓋唐人指京口曰金陵按張氏行役記甘露寺在金陵山上李約初至金陵於李錡坐屢讚招隱寺標致杜審權自潤州刺史除尚書左僕射制曰頃罷機務鎮於金陵駱賓王送間五還潤州詩序云言返維桑修途指金陵之地元微之寄浙西大夫李德裕詩云金陵大守曾相伴如此者不可枚舉蓋當時江寧句容俱隸潤州故也】


  南北南東海郡丹徒縣【宋書志南東海】曲阿縣【宋書志晉陵太

  淮安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屬臨淮郡後漢屬廣陵郡三國屬魏晉亦屬廣陵郡東晉義熙中置山陽郡兼立南兖州宋南齊因之梁又立北兖州置淮隂郡北魏亦為山陽郡東魏改淮隂郡為淮州北齊又置射陽郡陳改為鹽城郡隋開皇初郡廢十二年置楚州大業初州廢改屬江都郡唐武德四年置東楚州八年改曰楚州屬淮南道天寶初為淮隂郡乾元初復曰楚州五代後唐長興三年升順化軍節度南唐亦置順化軍宋為楚州山陽郡屬淮南東路建炎間入於金尋復紹定元年置淮安軍端平元年改為淮安州元為淮安路隸江北淮東道明為淮安府直隸南京領州二縣九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升海州邳州直隸以贛榆沭陽二縣屬海州宿遷睢寧二縣屬邳州九年分山陽縣及鹽城縣之草偃口等處置阜寧縣領縣六

  揚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初為淮南國後為江都廣陵國屬徐州後漢為廣陵郡三國時屬魏後屬吳晉移廣陵郡治淮隂以所領諸縣屬焉東晉分置海陵山陽二郡南北朝宋置南兖州北齊改為東廣州陳復為南兖州後周改為吳州隋開皇初為揚州置總管府大業初府廢置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為南兖州六年又改邗州尋復為揚州屬淮南道天寶元年改揚州為廣陵郡乾元初復曰揚州置淮南節度五代楊吳改江都府南唐以為東都宋為揚州廣陵郡屬淮南東路建炎初升帥府元至元中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尋改為揚州路隸江北淮東道明初置淮海府改維揚府尋復為揚州府直隸南京領州三縣七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十一年省海門縣雍正二年升府屬之通州直隸以泰興縣及泰州所領之如臯縣改屬九年分江都縣置甘泉縣今領州二縣五

  徐州府
  禹貢徐州之域古大彭氏國春秋時為宋之彭城邑戰國屬楚亦謂之西楚秦置彭城縣屬泗水郡漢屬楚國地節元年改為彭城郡黄龍初復為楚國後漢為彭城國三國時屬魏晉亦為彭城國為徐州治東晉元帝初僑立徐州於淮南太元九年復置徐州於此義熙七年改為北徐州宋亦為徐州及彭城沛二郡泰始中屬北魏亦置徐州及彭城郡北齊置東南道行臺北周立總管府隋開皇中行臺廢大業初府廢復為彭城郡唐武德中曰徐州隸河南道天寶初曰彭城郡乾元初復為徐州貞元十六年建武寧軍節度咸通十二年改感化軍五代石晉時復曰武寧軍宋仍為徐州彭城郡屬京東路紹興後入於金省郡曰徐州屬山東西路元屬歸德府以州治之彭城縣省入明初以徐州屬鳳陽府尋直隸南京領縣四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升徐州府省州置銅山縣為府治又以二年改直隸之邳州及所領宿遷睢寧二縣來屬領州一縣七

  太倉州
  禹貢三江之婁江在其地西接崑山至劉河口入海元以前地名太倉而未置州縣二漢吳晉宋南齊屬婁縣梁隋唐五代屬崑山縣元屬崑山州明吳元年始立太倉衛弘治十年建為太倉州屬蘇州府以崇明縣為屬領縣一
  國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隸州分置鎮洋縣又分嘉定縣置寶山縣俱來屬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領縣四【附】明朱瑄請立州治疏【臣惟事有便於民者不嫌於創改政有益於治者不憚於更張如太倉設州誠於軍民便利有六如崑山管轄唐茜涇等處常熟管轄直唐雙鳳塗松等處嘉定管轄劉家港等處各離縣遠若干里到太倉各近若干里若將附近鄉都分割則納糧當差不致遠涉一也太鎮二衛本備倭寇而設近年官軍俸糧俱往别縣關支猶為不便萬一宼發城閉何恃以守若立州則糧積充足有備無患二也衛所内外軍民雜處大率軍多刁横欺凌民戶興訟委官不得約會致監禁日久若立州則民有宗主不致受欺軍知畏懼不敢縱惡設有獄詞可以旦夕聽成三也附近人民每將貨物入城變易有等光棍用彊攙買尋閙搶奪以致鄉民别處市集路遠費多若立州庶免前弊四也崇明離蘇州甚遠其民到府必經太倉而守禦千戶所又屬鎮海衛轄若立州統領崇明則遠近相制五也衛學軍生例有歲貢三縣民生附近衛學肄業既無廩資又無歲貢故科第以下白首窮經遂絶生路若立州軍民生徒廩貢得視别學勸掖後進六也以臣愚見灼知有益用敢備陳伏乞睿鑒施行】

  海州
  禹貢徐州之域春秋為魯之東境後屬楚秦置朐縣屬郯郡漢屬東海郡亦分屬琅琊郡後漢屬東海郡魏晉因之宋泰始中僑立青冀二州於此置北海郡南齊亦立青州梁立南北二青州東魏改為海州兼置琅琊義塘二郡後周改琅琊為朐山郡隋開皇初郡廢仍曰海州大業初改東海郡唐復為海州屬河南道天寶初又為東海郡乾元初復曰海州五代屬吳南唐後入周宋仍曰海州東海郡屬淮南東路建炎間入於金曰海州隸山東東路後復歸宋景定二年析置西海州尋省元至元十五年升海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後改為海寧府尋為海寧州屬淮安路領縣三明仍為海州屬淮安府以州治之朐山縣省入改沭陽縣屬淮安府領縣一贛榆
  國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隸州仍以淮安府之沭陽縣
  來屬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領縣二

  通州
  通州本廣陵郡海陵縣之東境大江至此入海東晉義熙中置蒲濤縣屬海陵郡隋開皇初海陵郡廢仍省入海陵縣後以其地置狼山鎮舊為淮東之鹽亭場五代南唐立静海都鎮制置院後周顯德中建静海軍尋升為通州分其地置静海海門二縣而治静海宋初改崇州尋復為通州屬淮南東路政和中置静海郡建炎四年入於金尋復元至元十五年改通州路隸江北淮東道二十六年復為州屬揚州路領縣二静海海門明屬揚州府洪武初以州治之静海縣省入領縣二海門崇明後崇明改屬蘇州府領縣一
  國朝因之康熙十一年以海門縣省入雍正二年升直隸州以揚州府之泰興縣泰州之如臯縣來屬隸江南江蘇布政使司領縣二
  通州     如臯縣   泰興縣

  江南通志卷六


漢家劉氏網主是也,祖居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新庵嶂下圍,現居廣東惠州惠陽淡水。
源明公第156世,邦公第82世,開七公第23世,廣東惠州嶂下麥地劉氏(八房長),肇基祖為第十一世祖尚義公。

251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七.輿地志
  沿革表【三 安徽寧池太廬六府】
  安慶府
  禹貢揚州之域古皖伯國春秋時桐子國亦舒國之地後入於楚秦屬九江郡漢初屬淮南國後屬廬江郡三國初屬魏後屬吳晉亦屬廬江郡東晉義熙中置晉熙郡宋南齊因之梁初為豫州治後改西豫州大寶初又改晉州北齊曰江州陳復曰晉州隋開皇初郡廢改晉州曰熙州大業初改同安郡唐武德四年改舒州屬淮南道天寶初復曰同安郡至德初改盛唐郡乾元初復曰舒州五代屬吳南唐宋仍曰舒州同安郡屬淮南西路政和五年置德慶軍紹興十七年改安慶軍慶元初升為安慶府元為安慶路隸淮西江北道明初改寧江府尋復為安慶府直隸南京領縣六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徽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鄣郡漢屬丹陽郡後漢末屬吳建安十三年始分丹陽郡置新都郡晉太康元年改新安郡宋齊因之梁承聖中析置新寧郡陳天嘉三年仍省入新安郡隋閉皇九年郡廢置歙州大業三年復為新安郡唐武德三年復為歙州天寶元年又為新安郡乾元元年復為歙州五代入於吳南唐宋太平興國元年隸江南東路宣和三年改歙州為徽州元為徽州路隸江東建康道明初改興安府尋為徽州府洪武二年降婺源州為縣直隸南京領縣六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六

  寧國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鄣郡漢屬丹陽郡三國時屬吳晉平吳置宣城郡東晉成帝時僑置淮南郡宋仍為宣城郡昇明初以淮南郡併入宣城尋復故梁析置南陵郡兼置南豫州陳又置北江州隋開皇中郡廢為州曰宣州大業初復為宣城郡唐武德初曰宣州屬江南西道天寶初又為宣城郡乾元初復曰宣州大順初升寧國軍節度五代楊吳亦置寧國軍南唐因之宋仍曰宣州宣城郡屬江南東路乾道二年升寧國府元為寧國路隸江東建康道明吳元年改吳安府尋改寧國府直隸南京領縣六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六
  寧國府宣城縣南陵縣涇 縣寧國縣旌德縣太平縣
  【虞夏商】


  池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鄣郡漢屬丹陽郡三國時屬吳晉屬宣城郡宋南齊因之梁屬南陵郡陳因之隋屬宣州大業初屬宣城郡唐武德四年以宣州之秋浦南陵二縣置池州屬江南道貞觀初州廢仍屬宣州永泰元年析宣州之秋浦青陽二縣饒州之至德縣復置池州又置秋浦郡尋廢五代南唐升為康化軍宋仍曰池州屬江南東路元改為池州路隸江東建康道明為池州府直隸南京領縣六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六


  太平府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鄣郡漢屬丹陽郡三國時屬吳晉分屬丹陽宣城二郡東晉咸和中僑立淮南郡後又僑立豫州治此宋亦為淮南郡元嘉中分立南豫州南齊梁陳因之隋平陳廢南豫州及淮南郡改屬蔣州唐武德四年復置南豫州八年州廢改屬宣州南唐置新和州尋改為建平軍後周改雄遠軍宋開寶九年改平南軍太平興國二年改為太平州屬江南東路元為太平路隸江東建康道明為太平府直隸南京領縣三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三

  廬州府
  禹貢揚州之域古廬子國又巢伯國春秋時舒國及羣舒諸國後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初為淮南國後分立廬江郡東漢為合肥居巢臨湖龍舒侯國三國時合肥以北屬魏餘屬吳晉亦為廬江郡又分屬淮南郡宋兼置南汝隂郡南齊因之梁天監五年置豫州尋改為南豫州太清元年又改為合州北齊兼置北陳郡隋開皇初郡廢改合州為廬州大業初復為廬江郡唐武德初曰廬州屬淮南道天寶初曰廬江郡乾元初復曰廬州五代楊吳置昭順軍南唐改保信軍後周因之宋仍曰廬州保信軍屬淮南西路建炎初為安撫司治所元初置淮西總管府尋改為廬州路隸淮西江北道明初為廬州府領州一縣四洪武十五年以鳳陽府之六安州英山縣來屬直隸南京弘治中又析置霍山縣領州二縣六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升六安州直隸仍以英山霍山二縣屬之今領州一縣四【附】明王萬年廬江地理辯【廬江漢應劭以為古廬子國蓋先王所建萬國之一非所謂中廬亦非所謂匡廬也馬氏輿地考直以廬州當之但知今之廬而不知古之廬也郡人高誨氏辯其當在廬江而曰或無為言亦未决蓋見今之無為而亦未求諸古也今無為地曰臨湖曰襄安曰居巢在漢晉時竝列為廬江屬縣隋始併省至宋太平興國二年方即巢縣城口鎮置無為軍古之廬在此乎然廬江於漢晉郡縣中何在按郡國志云凡縣名先書者郡所治也當在舒及攷三國志孫堅策權列傳皆如玉海在皖之言則非舒也又按蜀建興十年吳人擊魏廬江都督滿寵曰權舍船二百里懸軍深入恐其走不及耳皖城去江不數里而寵云爾者又似不在皖矣蓋先此曹操遣廬江太守朱光屯皖大開稻田呂蒙勸權破之遂以蒙為廬江太守豈濱江自皖以南皆屬之而魏之廬江固自若歟皆不可攷也然以意義逆之前漢在舒後漢之末在皖南朝之治在灊或龍舒至隋大業間始遷郡治於合肥乃併省灊龍舒地置今縣而乃以廬江為名景泰庚午修學築墻得宋建隆二年修縣志碑於土中祝况記曰廬江春秋廬子之國也晉宋以還庸為列郡隋大業中改為縣况邑人其言未必無據也輿地攷并唐書皆謂廬江漢龍舒縣隋改今名固矣而并灊云何蓋攷歷志吾郡者皆列屬縣名至隋以後止有廬江而無灊與龍舒亦猶止有襄安而無臨湖居巢者其併省為一可想也一統志以灊城古跡在廬江南二里左傳註廬江六縣西南而六城皆舒城東南六十里有灊川又為邑名則灊之併為廬江益明矣况今大城金牛城濠隍儼然形勢亦壯安知其非廢址歟但班固漢志註灊天柱山在南有祠范蔚宗後漢志亦曰有天柱山似皆指灊之在安慶者言固雖掌圖書長史學然館閣編摩之下豈皆一一經歷者耶神禹治水跡遍天下而紀九河水道尚有與今不合而况於固乎蔚宗以後皆蹈襲不足言也抑廬江之灊名自春秋戰國其在六安者梁時始改而安慶本漢皖城後為懷寧縣清朝玉照二鄉宋人於此立四寨元人立野人原寨及至治三年始析置縣名曰灊山安得以元人所置所名者而紊之耶且二縣俱以山名又非止曰灊也不然則灊江之灊於灊之灊皆可言灊矣噫世遠跡荒漫無稽攷吾惟會其理而已矣烏敢盡信書哉】

  江南通志卷七<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


漢家劉氏網主是也,祖居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新庵嶂下圍,現居廣東惠州惠陽淡水。
源明公第156世,邦公第82世,開七公第23世,廣東惠州嶂下麥地劉氏(八房長),肇基祖為第十一世祖尚義公。

251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八.輿地志
  沿革表【四鳳穎二府滁和廣六泗五州】
  鳳陽府
  禹貢徐揚二州之域古塗山氏國春秋時鍾離子國後為吳楚之邊邑秦屬九江郡漢初為淮南國武帝時復屬九江郡後漢為鍾離侯國晉屬淮南郡東晉安帝時置鍾離郡屬南徐州宋明帝時僑置徐州於此泰始末改屬南兖州元徽初復置徐州南齊為北徐州梁因之東魏改置楚州北齊為西楚州隋改曰豪州大業初復為鍾離郡唐改曰濠州天寶初又為鍾離郡乾元初又曰濠州五代南唐保大初置定遠軍宋仍曰濠州鍾離郡屬淮南西路元至元十三年置淮南安撫司升為濠州路十五年改臨濠府二十八年復為濠州屬安豐路明吳元年復為臨濠府洪武三年改中立府定為中都七年改鳳陽府直隸南京領州五縣十三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升府屬之潁州亳州泗州為直隸以潁上霍邱二縣屬潁州太和蒙城二縣屬亳州盱眙天長五河三縣屬泗州後潁州旋升府并以亳州及州屬二縣俱為潁州府屬十一年分夀州置鳳臺縣領州二縣七

  潁州府
  禹貢豫州之域春秋時胡子國戰國屬楚秦屬潁川郡漢屬汝南郡三國魏置汝陰郡後廢晉泰始二年復置宋齊因之梁置汝陰弋陽二郡北魏亦曰汝陰郡孝昌四年置潁州北齊改置潁川郡隋開皇初郡廢存州大業初復為汝陰郡唐武德四年置信州六年改潁州天寶初又改汝陰郡乾元初復為潁州五代宋因之屬京西路元豐二年升順昌軍節度政和六年改為順昌府金復為潁州屬汝寧府以州治之汝陰縣省入元仍屬汝寧府明改屬鳳陽府領縣二潁上太和
  國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隸州改太和縣屬直隸亳州以夀州之霍邱縣來屬十三年升為府省州置新縣一為府治又以亳州及所領太和蒙城二縣來屬隸江南安徽布政使司領州一縣五
  潁州府阜陽縣潁上縣霍邱縣亳州 太和縣蒙城縣

  滁州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後屬越戰國屬楚秦屬九江郡漢初屬淮南國後亦屬九江郡後漢因之三國時屬魏晉屬淮南郡東晉僑立南譙郡於此宋因置南譙郡及平昌郡南齊改平昌郡為新昌郡梁又置北譙郡後魏因之北齊徒南譙州於新昌郡改北譙為臨滁郡北周仍曰北譙郡隋開皇初郡廢改南譙州為滁州大業初州廢屬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復置滁州天寶初改永陽郡乾元初復曰滁州五代屬吳南唐宋亦曰滁州屬淮南東路元為滁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後復為州屬揚州路明初併清流全椒來安三縣入州屬鳳陽府後以州直隸南京復置全椒來安為屬領縣二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二


  和州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屬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置歷陽縣屬九江郡漢屬淮南國後屬九江郡後漢為歷陽侯國三國屬吳晉屬淮南郡東晉永興初置歷陽郡宋永初二年兼置南豫州南齊又析置臨江郡梁太清中屬東魏北齊天保六年置和州周因之隋開皇初郡廢仍曰和州大業初復為歷陽郡唐初曰和州屬淮南道天寶初又為歷陽郡乾元初復為和州五代屬吳南唐宋仍曰和州歷陽郡屬淮南西路元升為和州路尋復為州屬廬州路明初以州所領之歷陽烏江含山三縣省入洪武三年改州為歷陽縣屬廬州府尋復為和州直隸南京仍析置含山縣為屬領縣一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一


  廣德州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時吳桐汭地戰國屬越後屬楚秦屬鄣郡漢置故鄣縣屬丹陽郡三國吳析置廣德縣屬宣城郡晉因之宋又析置綏安縣梁改為石封縣置大梁郡尋改曰陳留郡隋開皇初郡廢仍改石封為綏安以故鄣廣德二縣省入屬湖州大業初改屬宣城郡唐武德初置桃州後廢至德初改綏安縣為廣德仍屬宣城郡五代南唐改屬昇州宋太平興國中復屬宣州尋建廣德軍隸江南道東路端拱初置建平縣為屬元至元中升廣德路隸江南道明初為廣德府改廣德縣曰廣陽洪武四年為廣德州直隸南京十三年以州治之廣陽縣省入領縣一
  國朝因之隸江南布政使司康熙六年隸江南安徽布
  政使司領縣一


  六安州
  禹貢揚州之域古六國春秋時為楚之六邑秦六縣屬廬江郡漢屬六安國後漢復屬廬江郡晉因之宋改置開化縣屬邊城左郡南齊屬安豐郡梁又置霍州及岳安郡後周州廢隋開皇初郡廢析置霍山淠水二縣屬廬州唐武德中復置霍州貞觀中州廢改霍山為盛唐縣省開化淠水二縣入焉後又析置霍山縣屬夀春郡五代屬吳南唐後入周宋開寶中廢盛唐霍山二縣置六安縣政和中升六安軍屬夀春府咸淳初置英山縣為屬元改為六安州屬廬州路明初屬鳳陽府以州治之六安縣省入洪武十五年改屬廬州府弘治中又析置霍山縣領縣二
  國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隸州隸江南安徽布政使司
  領縣二


  泗州
  禹貢徐州之域春秋時徐子國後入於吳戰國屬越後屬楚秦置徐縣屬泗水郡漢屬臨淮郡後漢屬下邳國三國時屬魏晉屬臨淮郡宋南齊屬淮陵郡梁置高平郡北魏亦為高平郡又置南徐州梁改為東徐州東魏改東楚州陳改安州後周曰泗州隋開皇初郡廢仍曰泗州大業初州廢改屬下邳郡唐復置泗州屬河南道天寶初改為臨淮郡乾元初復曰泗州五代時楊吳置靜淮軍南唐因之宋仍曰泗州臨淮郡屬淮南東路金省郡以泗州隸南京路元屬淮安路隸江北淮東道明初改屬鳳陽府以州治之臨淮縣省入領縣二盱眙天長
  國朝因之雍正二年升直隸州又以鳳陽府之五河縣
  來屬隸江南安徽布政使司領縣三

  江南通志卷八<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


漢家劉氏網主是也,祖居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新庵嶂下圍,現居廣東惠州惠陽淡水。
源明公第156世,邦公第82世,開七公第23世,廣東惠州嶂下麥地劉氏(八房長),肇基祖為第十一世祖尚義公。

251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九.輿地志
  星野
  周禮保章氏掌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鄭康成謂大界則曰九州州中諸國之封域於星亦有分焉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布度定紀分州繫象定二十有八星之位因以察十有二歲五雲之物十有二風以修政序事可勿攷歟今江南得古揚徐豫三州在春秋時什九皆吳地爾雅云星紀斗牽牛吳分野劉逵以為斗者日月五星之所經始故謂之星紀意者星紀之分域能為綱維則今江南獨冠藩服蓋有自歟婺女房心奎婁胃為魯宋諸國之分星又江南之寓精寄曜者也然自星野之說有歲差里差古今宫度同異較然我
  朝時憲書法定天周為三百六十度而歲周則為三百六十五日天度既整以整馭零歲差里差之法亦準諸此書法既定而分星無不定又準以地圓之理地心地面之說治書者因地以測諸差言地理者即可因諸差以定宫度如今江南之地或宿屬斗末改為牛初而後分野宫度高卑合準故詳列諸家同異系之以表存其大概以備稽考
  主十二次之說
  周禮保章氏注星紀吳越也降婁魯也大火宋也晉書天文志自氐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於辰在卯宋之分野屬豫州自南斗十二度至須女七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之分野屬揚州自奎五度至胃六度為降婁於辰在戌魯之分野屬徐州隋書地理志同晉書
  唐書天文志奎婁降婁也初奎一度中奎二度終胃三度自蛇丘肥成南界鉅野東達梁父循岱岳衆山之陽以負東海又濱泗水經方與沛留彭城東至於呂梁乃東南抵淮竝淮水而東盡徐夷之地氐房心大火也初氐二度中房二度終尾六度自雍丘襄邑小黄而東循濟陰界於齊魯右泗水達於呂梁乃東南接太昊之墟盡漢濟陰山陽楚國豐沛之地斗牽牛星紀也初南斗九度中南斗二十四度終女四度自廬江九江負淮水南盡臨淮廣陵至東海又逾南河得漢丹陽會稽豫章明清類天文分野書斗牛在丑屬吳越分揚州奎婁在戌屬魯分兖州氐房心在卯屬宋分徐州【按星野分配郡國諸史亦多異同晉志以沛國譙郡屬豫州以彭城屬徐州隋志以譙郡屬豫州以彭城豐沛屬徐州唐志以楚國豐沛皆為大火之次與漢志合又史漢俱以房心為豫州奎婁為徐州清類天文分野書謂宋得徐州之地為多遂改大火為徐州今考宋地實在徐豫二州之境也】主二十八舍之說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 又曰角亢氐兖州房心豫州斗江湖牽牛婺女揚州奎婁胃徐州
  漢書天文志同史記 漢書地理志魯地奎婁之分野也東至東海南有泗水至淮得臨淮之下相睢陵僮取慮皆魯分也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楚山陽濟陰東平及東郡之須昌夀張皆宋分也吳地斗分野也今之會稽九江丹陽豫章廬江廣陵六安臨淮郡盡吳分也
  晉書天文志房心宋豫州潁川入房一度汝南入房二度沛郡入房四度梁國入房五度楚國入房四度斗牽牛須女吳越揚州九江入斗一度廬江入斗六度丹陽入斗十六度臨淮入牛四度廣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奎婁胃魯徐州東海入奎一度
  唐書天文志奎為大澤在陬訾下流當鉅野之東陽至於淮泗婁胃之墟東北負山蓋中國膏腴地百穀之所阜也商亳負北河陽氣之所升也為心分豐沛負河南陽氣之所布也為房分南斗在雲漢下流當淮海間為吳分
  宋史天文志南斗六星南星者魁星也石申曰魁第一主吳二會稽三丹陽四豫章五廬江六九江明清類天文分野書斗牛吳越分野奎婁魯分野氐房心宋分野
  各次距度之不同
  漢劉歆三統歷自斗十二度至婺女七度為星紀自奎五度至胃六度為降婁自氐五度至尾九度為大火
  費直說周易自斗十度至女五度為星紀自氐十一度至尾八度為大火自奎二度至婁九度為降婁
  蔡邕月今章句自壁八度至胃一度為降婁自亢八度至尾四度為大火自斗六度至女二度為星紀
  皇甫謐帝王世紀自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為星紀其降婁大火距度俱同三絶
  北魏李業興正光歷自斗一度至牛五度為星紀自壁三度至婁八度為降婁自亢三度至心四度為大火
  唐一行大衍歷自奎二度餘千二百一十七杪十七少至胃三度為降婁自氐二度餘千四百一十九杪五太至尾六度為大火自斗九度餘千四十二杪十三太至女四度為星紀
  宋皇居卿元祐觀天歷自奎三度半至胃五度半為降婁自氐三度少至尾八度為大火自斗九度至女六度為星紀
  南宋楊忠輔紹熙統天歷自奎一度三十七分二十五杪至胃四度十九分十五杪為降婁自氐一度七十四分五十一杪至尾三度八十六分六十四杪為大火自斗四度三十五分九十二杪至女二度九十五分七杪為星紀
  元耶律楚材西征庚午元歷自奎二度三十五分八十五杪外至胃四度二十四分三十三杪為降婁自氐一度七十七分七十七杪外至尾三度九十七分七十二杪為大火自斗四度三十六分六十六杪至女二度九十一分九十一杪為星紀許衡郭守敬授時歷自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三杪至胃三度七十四分五十六杪為降婁自氐一度一十四分五十二杪至尾三度一分一十五杪為大火自斗二度七十六分八十五杪至女二度六分三十八抄為星紀
  明清類天文分野書自斗三度至女一度為星紀自奎二度至胃三度為降婁自氐二度至尾二度為大火
  各舍赤道距度之不同
  漢洛下閎所測氐十二度房五度心五度斗二十六度及分牛八度女十二度奎十六度婁十二度胃十四度
  唐一行所測斗二十六度無分餘同漢
  宋皇祐所測氐十六度心六度斗二十五度牛七度女十一度胃十五度餘同漢
  元豐所測房六度餘同皇祐
  崇寧所測房五度太心六度少牛七度少女十一度少奎十六度半餘同皇祐
  元至元所測氐十六度三十分房五度六十分心六度五十分斗二十五度二十分牛七度二十分女十一度三十五分奎十六度六十分婁十一度八十分胃十五度六十分
  各舍黄道距度之不同
  後漢永元銅儀氐十六度房五度心五度斗二十四度四分度之一牛七度女十一度奎十七度婁十二度胃十五度
  隋劉焯皇極書斗二十四度女十一度半婁十三度餘同永元
  唐一行大衍書斗二十三度半牛七度半女十一度少奎十七度半婁十二度太胃十四度太氐十五度太心四度太房度同永元
  宋紀元書斗二十三度奎十八度胃十五度半氐十六度少房五度太心六度牛女度同永元婁度同大衍
  金趙知微書斗二十二度奎十七度太牛女度同永元婁度同大衍餘同紀元
  元授時書氐十六度四十分房五度四十八分心六度二十七分斗二十三度四十七分牛六度九十分女十一度一十二分奎十七度八十七分婁十二度三十六分胃十五度八十一分
  史傳雜占分野之法
  史記天官書吳楚之疆候在熒惑宋鄭之疆候在歲星星經歲星主徐州熒惑主揚州鎮星主豫州晉書天文志歲星主齊吳熒惑主楚吳越以南宋史天文志歲星主徐青兖熒惑主揚荆交州填星主豫州【按此上以五星言分野也】
  史記天官書二十八舍主十二州斗秉兼之【周禮疏辨九州之地者據北斗而言 春秋文耀鉤北斗七星兖州屬機星除揚二州屬權星豫州屬摇星】星經玉衡第一星主徐州以五子日候之甲子為東海丙子為琅琊戊子為彭城庚子為下邳壬子為廣陵第六星主揚州以五巳日候之乙巳為豫章辛巳為丹陽己巳為廬江丁巳為吳郡會稽癸巳為九江第七星為豫州以五午日候之甲午為潁川壬午為梁國丙午為汝南戊午為沛國庚午為魯國
  晉書天文志北斗七星一主秦二主楚三主梁四主吳五主燕六主趙七主齊
  宋史天文志北斗第一星曰樞其分秦漢志主徐州第四星曰權其分為吳漢志主荆州第六星曰闓陽其分為趙漢志主揚州第七星曰摇光其分為齊漢志主豫州【按此上以北斗言分野也】
  史記天官書吳楚之疆占於鳥衡【烏者南宫七宿衡者太微三光之庭鳥與衡同在南宫故占南國按此以四七宿言分野也】
  宋史天文志三台六星上台上星主兖豫下星主荆揚中台上星主梁雍下星主冀下台上星主青下星主徐
  晉書天文志五車者五帝車舍也五帝坐也西北大星曰天庫主太白主秦次東北星曰獄主辰星主燕趙次東星曰天倉主歲星主魯衛次東南星曰司空主填星主楚次西南星曰卿星主熒惑主魏五星有變皆以其所主占之【隋志宋志皆同言楚則吳越在其中】隋書天文志九坎東列星北一星曰齊齊北二星曰趙趙北一星曰鄭鄭北一星曰越越東二星曰周周東南北列二星曰秦秦南二星曰代代西一星曰晉晉北一星曰韓韓北一星曰魏魏西一星曰楚楚南一星曰燕其星有變各以其國占之【宋志同又引陶隱居云越一星在婺女南并舉楚越則吳在其中】
  宋史天文志天市垣二十二星在氐房心尾箕斗内宫之内象天王在上諸侯朝王王出臯門大朝會西方諸侯在應門左東方諸侯在應門右其東藩十一星一曰宋四曰東海五曰徐六曰吳越【按此上以中外宫星言分野也】
  史記天官書丙丁江淮海岱也
  漢書天文志丙楚酉魯戍吳越【按此又以時日攴干言分野也】今江南分星表
  星紀吳分
  禹貢揚州之域
  【府  直隸州】 州   縣

  江南通志卷九


漢家劉氏網主是也,祖居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新庵嶂下圍,現居廣東惠州惠陽淡水。
源明公第156世,邦公第82世,開七公第23世,廣東惠州嶂下麥地劉氏(八房長),肇基祖為第十一世祖尚義公。

251

主题

1574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38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17: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欽定四庫全書《江南通志》卷十.輿地志
  疆域 形勢附
  古揚徐二州之界南北距淮豫州則北距大河今江南境内自淮以南為揚州而北入徐西北入豫不但跨淮屬泗并踰河以北此雖由古今川瀆同異而幅員之所包絡者廣矣形勢則潮汐之池號為天沼貫以三瀆是綱是紀霍蜀大障屏蔽坤位地險備焉至於畫郊圻扞牧圉在國曰固在野曰險凡有司存宜加詳審者也
  江南通省
  合上下兩江布政使司統轄府州縣衛之地廣輪數千里其為疆域所分自省會金陵郡治東暨海州五百五十里西至河南省固始縣界八百五十里南抵江西省浮梁縣界八百五十里北接山東省嶧縣界九百五十里遥拱
  帝京二千四百里
  形勢總計江南之境鍾茅八公天柱九華黄塗潛霍山之作鎮而著名者不勝數黄河江淮運河三江泗汝潁睢滁淝川之經行而涵浸者不勝數藪則震澤巢湖洮湖關則東關清流二峴名都雄鎮襟帶江淮淮之北潁亳徐邳訖於海州贛榆淮之南廬夀滁和訖於揚通江之南北列上游者安池太平諸郡縣號沃野者鎮常蘇松諸府州而漕河蜿蜒直上飛輓逸於前代蓋江蘇安慶俱屬省會而江寧尤重矣


  江寧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道里見前省會東至鎮江府丹陽縣界一百六十里西至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南至寧國府宣城縣界二百四十里北至泗州天長縣界一百四十里東西廣三百四十里南北袤三百八十里
  舊轄縣八雍正八年移溧陽一縣隸鎮江府今轄縣七附郭為上元為江寧去府東九十里為句容東南八十五里為溧水南二百四十里為高淳西四十里為江浦西北一百三十里為六合
  上元縣東六十里至龍潭句容縣界西三里至漢西門江寧縣界南半里至内橋江寧縣界北五十里至觀音門外江中六合縣界
  江寧縣東三里至通濟門内大街上元縣界西十五里至北河口江中江浦縣界南七十五里至銅井鎮界牌太平府當塗縣界北二里至笪橋上元縣界
  句容縣東五十里至白兔鎮鎮江府丹陽縣界西二十里至土橋鎮上元縣界南五十里至望湖岡溧水縣界北七十五里至炭渚鎮江府丹徒縣界
  溧水縣東四十五里至分界山鎮江府溧陽縣界西四十五里至明覺寺太平府當塗縣界南七十里至尋真鋪高淳縣界北四十五里至烏刹橋江寧縣界
  高淳縣東七十里至鄧埠鎮鎮江府溧陽縣界西三十里至水碧橋寧國府宣城縣界南四十里至花山宣城縣界北三十里至塘溝河中流太平府當塗縣界
  江浦縣東三十五里至浦口東馬頭江中上元縣界西六十里至陳家淺滁州全椒縣界南三十五里至西江口江中江寧縣界北五十里至三汊河滁州來安縣界
  六合縣東三十里至禇家堡揚州府儀徵縣界西五十五里至四號墩滁州來安縣界南七十里至浦子口江浦縣界北五十里至瓜簍鋪泗州天長縣界
  形勢鍾山龍蟠石頭虎踞【漢諸葛亮語】長江千里險過湯池【南唐書】外連江淮内控湖海【繋年録】東南形勢莫重建康【宋張浚語】有三吳為東門有荆蜀為西戶有七閩二廣為南府【見宋胡安定文集】


  蘇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七百二十里東至太倉州界一百六里西至常州府宜興縣界一百里南至浙江嘉興縣界九十四里北至通州界一百五十里東西廣二百六里南北袤二百四十四里
  舊轄一州七縣今析太倉州為直隸以嘉定崇明二縣屬之舊縣五新分縣四轄九縣附郭縣三為吳為長洲為元和去府東七十里為崑山為新陽東南四十里為吳江為震澤北一百五里為常熟為昭文
  吳縣東一里城内卧龍街元和縣界西一百里至太湖常州府宜興縣界南三十三里至太湖吳江縣界北二里至教塲長洲縣界
  長洲縣東一里城内新造橋元和縣界西三十里至賀九嶺吳縣界南二里至内城濠吳縣界北五十里至吳塔常熟縣界
  元和縣東四十五里至真義新陽縣界西一里至城内王府基長洲縣界南二里城内新造橋長洲縣界北五里至壩基橋長洲縣界
  崑山縣東三十三里至金雞河績縩橋太倉州界西三十三里至西亭子界浦河中元和縣界南七十里至井亭港河中松江府青浦縣界北同城至北門城濠新陽縣界
  新陽縣東三十六里至界牌太倉州界西二十一里至吳涇村元和縣界南一十里至大澞村崑山縣界北二十里至三千灣昭文縣界
  常熟縣東半里至城内迎恩橋堍下昭文縣界西七十里至感化鄉常州府江陰縣界南四十里至歸政鄉吳塔村長洲縣界北四十里至福山港通州界
  昭文縣東八十里至白茆海口太倉州界西半里至城内炳靈公廟常熟縣界南四十里至南斜塘新陽縣界北四十里至耿涇江口常熟縣界
  吳江縣東八十里至金澤鎮松江府青浦縣界西一里至西門城外河中震澤縣界南五十四里至楊橋浙江嘉興縣界北七里至七里橋元和縣界
  震澤縣東三里至運河官塘吳江縣界西一百里至南潯鎮浙江烏程縣界南五十里至平望鎮鶯脰湖中吳江縣界北一里至北門外釣橋吳江縣界
  形勢藪曰具區浸曰五湖【周禮職方氏】三江雄潤五湖腴表【晉周處風土記】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隋地理志】松江太湖水國之勝【吳江主簿廳壁記】旁連湖海外控江淮【宋徐嚞誥詞】


  松江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九百五十里東至大海一百里南至大海七十二里西北至蘇州府崑山縣界八十里東北至太倉州嘉定縣界一百八里東西廣一百八十里南北袤一百八十里
  舊縣四新分縣四轄八縣附郭縣二為華亭為婁縣東南九十里為奉賢南七十里為金山東北九十里為上海東一百二十里為南滙西北五十里為青浦五十里為福泉
  華亭縣東一十八里至語兒涇上海縣界西一里至府城西門口婁縣界南七十二里至金山衛城金山縣界北五里至五里塘婁縣界
  婁縣東至府城華亭縣界西一十八里至泖湖口青浦縣界南一十二里至西浦江華亭縣界北一十八里至塘橋鎮福泉縣界
  奉賢縣東三里至海西五十四里至望河涇華亭縣界南四十五里至柘林城華亭縣界北十八里至五墩南滙縣界
  金山縣東至城内華亭縣界西九里至商蕩橋浙江平湖縣界南一里至大海北接華亭縣界
  上海縣東一十八里至龍王廟南滙縣界西三十六里至七寶鎮福泉縣界南七十二里至語兒涇華亭縣界北一十二里至分水龍王廟太倉州寶山縣界
  南滙縣東三十里至海西六十里至黄浦沈塘庄口上海縣界南二十四里至界河奉賢縣界北六十餘里至界浜上海縣界
  青浦縣東三里至迎春廟黄沙浜口福泉縣界西四十五里至周庄蘇州府元和縣界南三十六里至廣富林九里亭婁縣界北二十里至孔宅獨樹福泉縣界
  福泉縣東六十里至七寶鎮婁縣界西接青浦縣界南接青浦縣界北一十二里至白鶴江鎮太倉州嘉定縣界
  形勢負海枕江平疇沃野【宋魏了翁學記】佩帶江湖南瀕大海【宋唐詢華亭十詠詩序】府稱澤國以九峯勝【舊志】瀕海重地【元史沙全傳】


  常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五百三十五里東至蘇州府常熟縣界一百四十里西至鎮江府丹陽縣界五十里南至浙江長興縣界二百里北至大江北岸泰興縣界八十五里東西廣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八十五里舊縣五新分縣三轄縣八附郭縣二為武進為陽湖東南九十里為無錫為金匱東七十里為江陰南一百二十里為宜興為荆溪東北一百五十里為靖江
  武進縣東至城中陽湖縣界西五十里至九里鋪鎮江府丹陽縣界南十五里至仙堰橋陽湖縣界北五十里至揚子江通州泰興縣界
  陽湖縣東四十里至五牧鎮無錫縣界西至城中武進縣界南七十里至五洞橋宜興縣界北三十里至回水橋江陰縣界
  無錫縣東至城河中心金匱縣界西五十里至閭江橋孤村陽湖縣界南七十七里至烏山蘇州府吳縣界北三十三里至馬鎮江陰縣界
  金匱縣東七十里至楊尖蘇州府常熟縣界西至城河中心無錫縣界南七十七里至烏山蘇州府吳縣界北三十三里至馬鎮江陰縣界
  江陰縣東九十里至顧山鎮蘇州府常熟縣界西七十里至鄭陸橋武進縣界南五十四里至馬鎮無錫縣界北至大江中流靖江縣界
  宜興縣東八十里至太湖中項沙洲蘇州府吳江縣界西七十里至葑埭村鎮江府溧陽縣界南至縣城南門外荆溪縣界北六十里至五洞橋陽湖縣界
  荆溪縣東六十里至太湖中項沙洲宜興縣界西九十里至渡濟橋鎮江府溧陽縣界南八十里至啄木嶺浙江長興縣界北至北門外板橋宜興縣界
  靖江縣東六十里至青龍港通州如臯縣界西四十二里至鄂家港通州泰興縣界南三十五里至大江中鶴沙洲江陰縣界北十七里至廣陵鎮泰興縣界
  形勢三江之雄濶五湖之腴表【晉周處風土記】岡阜相屬林麓鬱然【舊毗陵志】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隋志】大江横其北太湖處其東【宋政和河溝記】北抵江淮東連海道【江陰岡經】山長水遠氣秀地靈【元宜興州圖册】土厚水深山澤清曠【元路學興造記】


  鎮江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三百三十五里東至常州府宜興縣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江寧府句容縣界六十里南至常州府武進縣界一百八里北至揚州府江都縣界二十八里東西廣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一百二十六里
  舊隸縣三今析江寧府溧陽縣隸之轄縣四附郭為丹徒府南六十五里為丹陽二百四十里為溧陽一百六十里為金壇
  丹徒縣東七十里至匡家橋丹陽縣界西六十里至炭渚驛江寧府句容縣界南五十里至仁夀橋丹陽縣界北二十八里至揚子江揚州府江都縣界
  丹陽縣東五十里至呂城三板橋常州府武進縣界西三十里至馬陵橋丹徒縣界南三十里至丁庄鋪石嘉山江寧府句容縣界北六十五里至華山大壩頭丹徒縣界
  溧陽縣東四十里至楊巷口常州府宜興縣界西四十里至南渡廣德州建平縣界南三十六里至戴埠廣德州界北七十五里至分界山江寧府溧水縣界
  金壇縣東三十五里至善塘村常州府武進縣界西六十五里至茅山上宫江寧府句容縣界南五十里至紙錢標溧陽縣界北二十里至張庄鋪丹陽縣界
  形勢因山為壘緣江為境【爾雅云絶高為京以其城因山為壘緣江為境故謂之京口】東通吳會南接江湖【隋志】西接漢沔北距淮泗【宋曾改潤州集序】三吳襟帶之邦百越舟車之會【寰宇記】内連天塹外蔽日畿【鎮江志序】浙西門戶【宋知府劉寧止奏言京口控扼大江為浙西門戶】


  淮安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一千九百七十五里東至海州二百三十里西至鳳陽府虹縣界二百一十里南至揚州府寶應縣界八十里北至海州沭陽縣界一百八十里東西廣四百四十里南北袤二百六十里
  舊隸州二縣九今析海州為直隸以贛榆沭陽二縣屬之又析邳州一州宿遷睢寧二縣屬徐州府舊縣五新分縣一轄縣六附郭為山陽東北一百五十里為阜寧東南二百四十里為鹽城西五十里為清河一百二十里為桃源東北六十里為安東
  山陽縣東七十里至見儀阜寧縣界西一百二十五里至洪塘埂泗州界南七十里至黄浦揚州府寶應縣界北六十里至河口清河縣界
  阜寧縣東九十里至海口西九十里至蘇家嘴山陽縣界南四十五里至鹽城縣之草堰口分界北四十里至北沙黄河中流安東縣界
  鹽城縣東一百二十里至海口西九十里至湖蕩沙溝鎮揚州府寶應縣及高郵州界南六十里至大岡鎮界河揚州府興化縣界北七十里至草堰口阜寧縣界
  清河縣東二十里至七里墩山陽縣界西二十五里至張家溝桃源縣界南五十里至洪澤湖本府山陽及泗州盱眙二縣界北九十里至崇河驛海州沭陽縣界
  安東縣東三十里至夏村營黄河山陽縣界西六十里至古寨海州沭陽縣界南三十弓至黄河山陽縣界北八十里至新安鎮海州界
  桃源縣東四十里至高家灣清河縣界西六十里至白洋河徐州府宿遷縣界南四十里至洪澤湖心泗州界北六十里至里仁集海州沭陽縣界
  形勢水陸交通【晉荀羨北征議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漕運亦無他阻】西至淮畔東届海隅【南齊志】俯臨淮海控制山東【宋繋年録】山陽要地屏蔽淮東【同上】淮南控扼之地【宋吳表臣語】南北襟喉江淮要衝【元董?霄淮安議】長淮奥壤表海名邦【輿地紀勝】


  揚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二百七十五里東至通州如臯縣界三百六十里西至江寧府六合縣界一百一十里南至鎮江府丹徒縣界四十里北至淮安府山陽縣界二百六十里東西廣四百七十里南北袤三百里舊轄三州六縣今析通州為直隸以泰興如臯屬之舊州二縣四新分縣一轄二州五縣附郭為江都為甘泉西南七十里為儀徵北一百二十里為高郵州東北一百七十里為興化北二百四十里為寶應東一百二十里為泰州
  江都縣東八十里至五洲通州泰興縣界西半里至城門圈甘泉縣界南四十里至瓜洲江心北脚鎮江府丹徒縣界北十里至灣頭甘泉縣界
  甘泉縣東半里至東關門城門江都縣界西六十里至大儀集泗州天長縣界南半里至南門城門江都縣界北七十五里至露筋廟高郵州界
  儀徵縣東四十里至石人頭江都縣界西四十里至黄鍾鋪江寧府六合縣界南至大江北三十五里至捺山謝家集甘泉縣界
  高郵州東八十里至河口鎮興化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横欓橋泗州天長縣界南三十里至三十里鋪江都縣界北六十里至界首鎮寶應縣界
  興化縣東一百二十里至范公堤泰州界西四十五里至河口鎮高郵州界南三十五里至陵亭鎮泰州界北六十里至北宋庄淮安府鹽城縣界
  寶應縣東七十里至射陽鎮鹽城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磨旗墩泗州盱眙縣界南六十里至界首鎮高郵州界北二十里至黄鋪鎮山陽縣界
  泰州東二百四十里至拼茶場黄沙洋通州如臯縣界西三十里至斗門江都縣界南二十五里至廟灣通州泰興縣界北九十里至凌亭閣興化縣界
  形勢地控三齊【南齊郡志地控三齊青兖同鎮西至淮畔東届海隅土甚平廣】四會五達【劉宋鮑照蕪城賦重江複關之□四會五達之莊】枕江臂淮【宋王觀揚州賦揚州枕江臂淮為節鎮首稱】東南繁雄之地江山清淑【真州圖經】據江海之會握襟懷之藪【宋通州守狄遵修海隄祭文】


  徐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一千六百一十五里東合邳州界一百八十里西合蕭縣界五十里南至鳳陽府宿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山東兖州府滕縣界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二百三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
  舊為州隸縣四今益以邳州一州睢寧宿遷二縣新設銅山縣一陞為府轄一州七縣附郭為銅山府西五十里為蕭西北一百六十里為碭山一百五十里為豐一百二十里為沛東北一百五十里為邳州東一百里為宿遷東南一百二十里為睢寧
  銅山縣東九十里至順河集邳州界西三十里至齊村蕭縣界南五十里至桃山蕭縣界北八十里至利國驛山東嶧縣界
  蕭縣東十五里至馬厰湖銅山縣界西五十里至何家集碭山縣界南五十里至土型鳳陽府宿州界北四十里至黄河北管粥集豐沛二縣界
  碭山縣東五十里至侯家口蕭縣界西三十里至鼎新集河南夏邑縣界南二十里至高鎮集河南夏邑縣界北四十里至北鎮集山東單縣界
  豐縣東十五里至丁蘭寺沛縣界西四十里至劉家集山東單縣界南四十里至盤龍集碭山縣界北四十里至王家海集山東魚臺縣界
  沛縣東四十里至洛房山東滕縣界西四十里至羊鳴豐縣界南四十里至張家集銅山縣界北四十里至沙河山東魚臺縣界
  邳州東三十里至合溝宿遷縣界西七十里至汴塘銅山縣界南九十里至木社睢寧縣界北五十里至重防山東沂縣界
  宿遷縣東一百二十里至高沙社海州沭陽縣界西七十里至周家莊睢寧縣界南五十里至草堰社泗州界北一百四十里至壯溝山東郯城縣界
  睢寧縣東四十八里至蔣庄鋪宿遷縣界西【闕】十里至九頂山鳳陽府靈璧縣界南三十里至吳美家墩鳳陽府虹縣界北五十里至羊山邳州界
  形勢要害之地【隋唐十道志】汴泗交流【唐韓愈詩】楚山為城泗水為池【蘇軾黄樓詩】東近齊魯北屬趙魏南通江淮西通梁楚【宋陳師道學記】呂梁横絶四山合圍【宋蘇轍黄樓賦】



  太倉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八百四十里東至海合崇明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蘇州府新陽縣界三十六里南至致和塘本州鎮洋縣界一里北至蘇州府昭文縣界一百八里東西廣一百五十六里南北袤一百九里舊隸蘇州府今隸以嘉定崇明又分縣二陞直隸州轄四縣附郭為鎮洋州東北七十里為崇明東南十八里為嘉定五十八里為寶山
  鎮洋縣東七十里至海崇明縣界西十里至清水港蘇州府崑山縣界南十二里至葛隆鎮嘉定縣界北十八里至茜涇河本州界
  崇明縣東至大洋西海面七十餘里至七了口本州界南海面七十餘里至嘉定縣界北海面一百餘里至通州界
  嘉定縣東十八里至羅店鎮寶山縣界西二十四里至安亭鎮蘇州府新陽縣界南四十八里至盤龍港松江府上海縣界北十八里至六渡橋鎮洋縣界
  寶山縣東至大海西四十里至廣福鎮嘉定縣界南四十里至嚴家角松江府上海縣界北五十里至小川沙河鎮洋縣界
  形勢滄海東瀕玉峯西望婁江南繞虞山北障【舊志】樓櫓萬艘據要衝于海通【方輿勝覽】濱海通漕商賈輳集民以富庶視舊過之【元上官震記】東薄於海捍海作邦【楊廉夫記】


  海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一千七百里東至高公島大海一百二十里西至馬陵山山東郯城縣界一百五十里南至新安鎮淮安府安東縣界一百五十里北至許家菴合贛榆縣界九十里東西廣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
  舊隸淮安府今益以贛榆沭陽二縣為直隸州轄二縣州北八十里為贛榆西南一百二十里為沭陽
  贛榆縣東十五里至大海西七十五里至界河庄山東沂州界南七十五里至河頭店庄本州界北七十五里至汾水庄山東日照縣界
  沭陽縣東八十里至古寨村淮安府安東縣界西四十里至丈八寺徐州府宿遷縣界南四十里至赤鯉湖淮安府桃源縣界北五十里至寨河本州界
  形勢西連徐邳南接淮甸北達山東東距大海三方所届水陸交通


  通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六百九十五里東至呂四場廖角嘴海岸界一百九十二里西至七接橋合如臯泰興縣界二百八十五里南至狼山港大江蘇州府昭文縣界三十里北至便利鄉合如臯縣至揚州府泰州界九十里東西廣四百七十七里南北袤一百二十里
  舊隸揚州府今隸以如臯泰興二縣為直隸州轄縣二州西四十五里為如臯二百四十里為泰興如臯縣東一百三十里至本縣掘港場海岸界西四十里至觀音堂泰興縣界南九十里至四方沙大江中蘇州府昭文縣界北四十里至海安鎮揚州府泰州界
  泰興縣東六十里至分界如臯縣界西十八里至江邊鎮江府丹徒縣界南三十里至界河常州府靖江縣界北六十里至界牌橋揚州府泰州界
  形勢東北瀕海地當津要狼山聳峙江北海防重鎮


  安慶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闕】百里東至廬州府無為州界三百六十里西至湖廣黄州府黄梅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越江至池州府東流縣界五里北至廬州府舒城縣界二百八十里東西廣七百里南北袤二百八十五里
  轄縣六附郭為懷寧北一百二十里為桐城西一百二十里為潛山西南一百八十里為太湖二百四十里為宿松一百二十里為望江
  懷寧縣東五十里至樅陽鎮桐城縣界西一百三十里至赭陂橋太湖縣界南越江五里至鴈汊池州府東流縣界北六十里至練潭桐城縣界
  桐城縣東二百里至靈山寺廬州府無為州界西七十里至小河沿保潛山縣界南八十里至杏花村懷寧縣界北四十里至老關嶺廬州府舒城縣界
  潛山縣東五十五里至三安鋪桐城縣界西三十五里至小池驛太湖縣界南十五里至小市港懷寧縣界北一百八十里至界嶺六安州霍山縣界
  太湖縣東五十里至桃花鋪潛山縣界西二十里至楓香驛宿松縣界南五十里至石灰山嶺望江縣界北一百九十里至珠子關湖廣蘄州界
  宿松縣東一百里至賁家嶺望江縣界西十里至界牌石湖廣黄梅縣界南一百里至八里江江西湖口縣界北六十里至界牌石太湖縣界
  望江縣東七十里至洲頭口汎懷寧縣界西三十里至泊湖繪口宿松縣界南四里至吉水鎮河江西彭澤縣界北六十里至石灰山太湖縣界
  形勢其山深秀而頴厚其水迤邐而蕩潏【同安志後序】南濱大江北界清淮【宋地理志】淮服之屏蔽江介之要衝【宋朱綽廳壁記】


  徽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八百五十里東至浙江昌化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江西浮梁縣界二百七十里南至浙江遂安縣界一百里北至寧國府太平縣界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三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二十里轄縣六附郭為歙縣西六十里為休寧西南二百四十里為婺源西一百八十里為祁門西一百四十里為黟東六十里為績溪
  歙縣東一百二十里至金竹嶺浙江昌化縣界西三十七里至長充鋪休寧縣界南一百里至街口浙江淳安縣界北一百二十里至湯嶺寧國府太平縣界
  休寧縣東二十里至長充鋪歙縣界西四十里至界首鋪黟縣界南一百二十里至江嶺浙江開化縣界北六十里至韓嶺黟縣界
  婺源縣東一百一十里至大鱅嶺浙江開化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洪沖坦江西樂平縣界南三十里至車裏江西德興縣界北一百六十里至木瓜坑休寧縣界
  祁門縣東五十里至楠木嶺黟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南門汎江西浮梁縣界南一百里至棕閭休寧縣界北六十里至大洪嶺池州府石埭縣界
  黟縣東四十里至界首鋪休寧縣界西五十五里至湘口寧國府太平縣界南二十五里至武嶺鋪祁門縣界北四十五里至登答橋太平縣界
  績溪縣東九十里至浙溪田浙江昌化縣界西五十里至界首鋪寧國府旌德縣界南二十五里至界牌嶺高唐鎮歙縣界北三十里至叢山關寧國府寧國縣界
  形勢山水幽奇【輿地紀勝任昉為新安守行春愛其山水幽奇】地險陿土騂剛【郡志地險陿而不夷土騂剛而不化】鳥道縈紆【新安志自睦州青溪縣界至歙州皆鳥道縈紆】山峭厲而水清激【宋朱熹新安道院記】州在萬山中【元程文臨溪石橋記徽之州在萬山中視他郡最高昔人測之謂與天日齊浙江之源發焉】



  寧國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七百四十五里東至廣德州建平縣界六十里西至池州府銅陵縣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徽州府績溪縣界二百三十五里北至太平府當塗縣界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三百五十五里
  轄縣六附郭為宣城東南九十里為寧國南一百里為涇縣二百二十里為旌德西南二百二十里為太平西九十里為南陵
  宣城縣東六十里至花橋鋪廣德州建平縣界西六十里至清弋江南陵縣界南六十里至柿木鋪涇縣界北一百五里至黄池鎮河中太平府當塗縣界
  涇縣東八十里至金牌嶺寧國縣界西七十五里至大城山池州府青陽縣界南八十五里至承流山旌德縣界北三十五里至裏衝分界山南陵縣界
  南陵縣東三十里至清弋江宣城縣界西四十五里至牧家亭池州府銅陵縣界南七十五里至社橋池州府青陽縣界北一十五里至新店太平府繁昌縣界
  寧國縣東一百里至唐舍關浙江孝豐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將軍右山涇縣界南一百三十里至千頃山浙江昌化縣界北四十里至衆潯潭宣城縣界
  旌德縣東四十里至嗣溪山寧國縣界西六十里至黄華嶺太平縣界南十五里至古塘山徽州府績溪縣界北四十里至龍首山涇縣界
  太平縣東三十里至黄華鋪旌德縣界西六十里至長夀鄉凌灘頭河岸路口池州府石埭縣界南六十里至道泰鄉箬嶺鋪徽州府歙縣界北五十里至大塢山涇縣界
  形勢阻以重山緣以大江【唐陳簡甫良吏記】土控吳兼越州連歙與池【唐白居易詩】作藩南夏據吳上游【陳勢大寧塔記作藩南夏據吳上游地產氣序之平夷江漢岡巒之濱帶】


  池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八百里東至寧國府南陵縣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江西彭澤縣界二百四十里南至徽州府祁門縣界二百二十里北江口至安慶府桐城縣界一十五里東西廣三百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三十五里
  轄縣六附郭為貴池東八十里為青陽東北一百二十里為銅陵東南一百六十里為石埭西南一百八十里為建德西一百八十里為東流
  貴池縣東六十里至五溪橋青陽縣界西一百一十里至佛王鋪東流縣界南二百四十里至舉公汎徽州府祁門縣界北十五里至大江中安慶府桐城縣界
  青陽縣東六十五里至社橋寧國府南陵縣界西二十五里至五溪界牌石貴池縣界南七十里至琉璃嶺脚下石埭縣界北四十里至界山鋪銅陵縣界
  銅陵縣東八十里至界潭湖寧國府南陵縣界西二十里至大江中廬州府無為州界南七十里至趙嶺青陽縣界北七十里至荻港鎮太平府繁昌縣界
  石埭縣東三里至董家橋河干寧國府太平縣界西一百六十里至黄石嶺貴池縣界南四十里至鴨脚嶺寧國府太平縣界北十里至彭祖墳青陽縣界
  建德縣東六十里至沈坑嶺貴池縣界西二十里至嚴塘東流縣界南一百二十里至石門江西鄱陽縣界北四十里至古港東流縣界
  東流縣東六十五里至佛王鋪獅子橋貴池縣界西七十里至馬當江西彭澤縣界南八里至冰石建德縣界北九十里至鴈?大江安慶府懷寧縣界
  形勢依貴池之美據石城之固【唐裴晉公度廳壁記】九峯競秀神采奇異【唐劉禹錫九華山歌序】浸以秋浦鎮以齊山【南唐徐鉉天慶觀紀浸之以秋浦鎮之以齊山北望陵陽竇真人飛昇之地南瞻孫子費徵君棲隱之鄉】江山千里襟帶六朝【宋曾會池州門樓記】清溪南來九華東引【宋盛約中和堂記清溪南來九華東引洪流環繞沃野彌望】


  太平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四百六十五里東至江寧府溧水縣界八十里西至大江和州界一十里南至寧國府南陵縣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江寧府界五十里東西廣九十里南北袤二百一十里
  轄縣三附郭為當塗西南六十里為蕪湖一百三十里為繁昌
  當塗縣東八十里至石臼湖中江寧府溧水縣界西十里至大江中流和州界南三十里至大聖鋪蕪湖縣界北五十里至慈湖葛岡鋪江寧府江寧縣界
  蕪湖縣東四十里至黄池當塗縣界西七里至大江中流和州界南四十里至石硊河中流寧國府南陵縣界北三十里至延福鄉當塗縣界
  繁昌縣東四十里至石硊蕪湖縣界西五十里至荻港大江中流廬州府無為州界南二十五里至麻橋寧國府南陵縣界北六十里至瀂港河中流蕪湖縣界
  形勢左天門右牛渚鐵甕直其東石頭枕其北【宋洪遵壁記】采石之險甲於東南【姑孰志序】


  廬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二千四百六十里東至和州含山縣界一百九十里西至六安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安慶府桐城縣界二百四十里北至鳳陽府定遠縣界一百二十里東西廣三百一十里南北袤三百六十里舊轄州二縣六今析六安州為直隸以英山霍山二縣屬焉轄州一縣四附郭為合肥南一百六十里為廬江西南一百二十里為舒城東南二百六十里為無為州東一百八十里為巢縣
  合肥縣東九十里至東山口巢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王小店六安州界南八十里至舒王墩舒城縣界北一百三十里至麻埠橋定遠縣界
  廬江縣東八十里至石塘巢縣界西四十里至界牌舒城縣界南五十里至分水嶺安慶府桐城縣界北七十里至三河鎮合肥縣界
  舒城縣東六十里至三河余家灣巢縣界西二十五里至界河六安州界南六十里至小關安慶府桐城縣界北四十里至舒王墩合肥縣界
  無為州東一百二十五里至大江中蟂磯山大平府蕪湖縣界西五十里至都投山廬江縣界南九十里至石灰河安慶府桐城縣界北五十里至芙蓉嶺巢縣界
  巢縣東二十五里至清溪和州含山縣界西九十里至巢湖中合肥廬江二縣界南三十八里至芙蓉嶺無為州界北八十里至東山口合肥縣界
  形勢南臨江湖北達夀春【魏滿寵云】淮西重鎮【宋鄭集文廬為淮西重鎮封疆三百里戶口亦數萬計】淮右襟喉之地江北視為唇齒【同上】腹巢湖控渦潁膺濡須枕潛皖【宋韓元吉風鶴亭記】濡水上源淮江津要【寰宇記】


  鳳陽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一千九百八十五里東至泗州盱眙縣界一百八十里西至潁州府潁上縣界二百四十八里南至廬州府巢縣界一百五十里北至徐州府蕭縣界三百二十三里東西廣四百二十八里南北袤四百八十里
  舊轄五州十三縣今析泗州為直隸以盱眙天長五河三縣屬之析潁州為府以潁上霍丘亳州太和蒙城屬之舊州二縣六新設縣一共轄州二縣七附郭為鳳陽東二十里為臨淮西七十里為懷遠南九十里為定遠東北一百六十里為虹縣西南一百八十里為夀州為鳳臺西北二百四十里為宿州北二百里為靈璧
  鳳陽縣東十里至宋家灣臨淮縣界西五十里至陶家店懷遠縣界南五十里至缷甲店定遠縣界北七十里至濠岡鋪靈璧縣界
  臨淮縣東五十里至上店鋪泗州盱眙縣界西一里至西土壩濠水鳳陽縣界南五十五里至沙澗定遠縣界北至北關淮水河中流鳳陽縣界
  懷遠縣東三十里至蚌埠鳳陽縣界西九十里至寨頭鋪西潑村潁州府蒙城縣界南九十里至黑河南陳家岡夀州界北七十里至澥河中流宿州界
  定遠縣東七十里至岱山鋪滁州界西九十里至北爐鎮夀州界南六十里至高場鄉廬州府合肥縣界北四十五里至湛澗鋪臨淮縣界
  虹縣東四十里至上塘集泗州界西四十里至長直溝靈璧縣界南三十里至界溝集泗州五河縣界北六十里至許家庄徐州府睢寧縣界
  夀州東接新分鳳臺縣界西六十里至正陽鎮潁州府潁上霍丘二縣界南一百三十里至桑科廬州府合肥縣界北接新分鳳臺縣界
  鳳臺縣東五十里至陳家崗懷遠縣界西六十里至楊家腦潁州府潁上縣界南與夀州同城北九十里至界溝集潁州府蒙城縣界
  宿州東六十里至徐園鋪靈璧縣界西一百里至新安鋪河南永城縣界南八十里至淝河懷遠縣界北九十里至胡辛庄徐州府蕭縣界
  靈璧縣東三十里至長直溝虹縣界西六十里至葛家店宿州界南一百三十里至淮河中流鳳陽縣界北一百三十里至雙溝集黄河涯徐州府界
  形勢鍾離天險【元魏邢巒表】建鄴肩髀【隋書】淮海内屏東南樞轄【唐羅珦德政碑】長淮引桐柏之源横其北石梁會衆水之流環其西【宋連南夫修城記】阻淮帶山為淮南之險【元史地理志】


  頴州府由府治上至
  帝京一千八百二十里東自潁上至鳳陽府夀州界一百六十五里西至河南省沈丘縣界一百二十里南過淮接河南固始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河南省商丘縣界二百六十里東西廣二百八十五里南北袤三百八十里
  舊隸鳳陽府新改州為阜陽縣析潁上霍丘亳州太和蒙城隸之陞為府轄州一縣五附郭為阜陽東南一百二十里為潁上一百八十里為霍丘北一百二十里為亳州北二十五里為太和東北一百八十里為蒙城
  阜陽縣東六十里至彞陵溝潁上縣界西二百一十里至鮦陽城鋪河南省汝陽縣界南九十里至朱臯鎮河南省固始縣界北一百里至白魚港鋪亳州界
  潁上縣東四十五里至劉家樓鳳陽府壽州界西六十里至六十里舖阜陽縣界南二十五里至廟臺集過淮接霍丘縣界北八十里至江北店阜陽及夀州界
  霍丘縣東七十里至隱賢集大河中流鳳陽府夀州界西九十里至芙蓉山嶺河南固始縣界南一百八十里至三尖山嶺六安州界北四十五里至廟臺淮河中流潁上縣界
  亳州東一百二十里至蒙城縣界西三十里至河南省鹿邑縣界南八十里至阜陽縣界北三十里至河南省商丘縣界
  太和縣東三十里至三塔集蒙城縣界西六十里至界首集河南沈丘縣界南二十五里至界牌集阜陽縣界北九十里至淝河口亳州界
  蒙城縣東六十里至寨頭鋪鳳陽府懷遠縣界西九十里至江家集亳州界南九十里至大興鋪鳳陽府夀州界北五十里至趙家鋪鳳陽府宿州界
  形勢襟帶長淮控扼陳蔡【風土記】東連三吳南引荆汝【晉王淮論】梁宋吳楚之衝齊魯汴洛之道【陶弘景信州記】平原曠野土沃壤饒水陸四通八達 豫在九州之中其風土常安逸也【文獻通考】


  滁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二百五里東至江寧府六合縣界一百二十里西至鳳陽府定遠縣界七十里南至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泗州盱眙縣界一百九十里東西廣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三百七十里
  轄縣二南五十里為全椒東北四十里為來安全椒縣東二十里至界首江寧府江浦縣界西九十里至沙河廬州府合肥縣界南三十里至後河中流和州界北二十五里至清塘本州界
  來安縣東三十里至施官集橋江寧府六合縣界西五十里至嘉山泗州盱眙縣界南五十里至烏衣河北本州界北七十里至長店集泗州盱眙縣界
  形勢環滁皆山【宋歐陽修醉翁亭記】淮北勝地【宋呂元中紫薇泉記】清淮灌其北烏江蕩其南【宋林希逸白鶴觀記】形勢深秀【慶歷前集跋羣峯環於西南清溪注於東北形勢深秀實甲淮海】


  和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二百八十里東至江寧府江浦縣界六十里西至廬州府巢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廬州府無為州界九十里北至滁州全椒縣界一百一十里東西廣一百八十里南北袤二百里
  轄縣一州西六十里為含山
  含山縣東三十里至司基橋本州界西四十里至界首鋪廬州府巢縣界南八十里至新澗圩廬州府無為州界北六十里至後河本州界
  形勢鎮曰梁山浸曰歷湖瀕江畫中流為水疆【俱唐劉禹錫廳壁記】當江淮水陸之衝【宋郭祥正含山縣記方用兵時含山為内險之地當江淮水陸之衝故銳師宿將嘗屯營於此】為姑孰金陵藩蔽【宋地理志】



  廣德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七百八十里東至浙江湖州府長興縣界三十里西至寧國府宣城縣界一百里南至湖州府孝豐縣界六十里北至鎮江府溧陽縣界七十里東西廣一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三十里
  轄縣一州西九十里為建平
  建平縣東四十五里至白茅嶺本州界西五十里至南碕湖湖中寧國府宣城縣界南九十里至鴉山保唐梘嶺寧國宣城二縣界北四十五里至定埠鎮江寧府高淳縣界
  形勢吳之西疆故鄣之墟【宋曾鞏鼔角樓記】靈山泉石甲於一郡【舊志】三峯拱其前溪流枕其後【桐汭志】負山為郡【郡志】


  六安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九百五十里東至廬州府合肥縣界五十里西至潁州府霍丘縣界七十里南至安慶府潛山縣界一百八十里北至鎮江府溧陽縣界七十里東西廣一百二十里南北袤二百五十里
  舊隸廬州府今隸以英山霍山二縣陞直隸州轄縣二州西南三百六十里為英山九十里為霍山英山縣東三十五里至隘口嶺安慶府太湖縣界西一十五里至落棃河湖廣羅田縣界南四十里至雞兒河湖廣蘄水縣界北一百二十里至分水中界嶺霍山縣界
  霍山縣東四十里至山王河本州界西一百八十里至界嶺英山縣界南一百八十里至界嶺安慶府潛山縣界北三十里至小七畈本州界
  形勢東有龍穴西有武陟霍嶽鎮乎南沙河縈其北萬山疊嶂遠控荆湖千里平途直連梁宋實金陵之屏障英霍之本原也


  泗州由州治上至
  帝京二千一百九十九里東至淮安府清河縣界四十里西至鳳陽府虹縣界一百二十里南至龍窩集合盱眙縣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淮安府桃源徐州府宿遷二縣界一百五十里東西廣一百六十里南北袤二百七十里
  舊隸鳳陽府今隸以盱眙天長五河三縣陞直隸州轄縣三州南一里為盱眙東南一百五十七里為天長西一百三十里為五河
  盱眙縣東九十里至蔣家集天長縣界西一百二十里至愛棠集鳳陽府臨淮縣界南一百二十里至自來橋滁州來安縣界北一里至淮河中本州界
  天長縣東四十五里至泰欄鎮揚州府江都縣界西四十五里至汊澗鎮盱眙縣界南四十五里至瓜蔞鋪江寧府六合縣界北四十五里至銅城鎮揚州府寶應縣界
  五河縣東三十里至浮山本州及盱眙縣界西七十里至順河集鳳陽府靈璧縣界南七十里至
  浮橋鳳陽府臨淮二縣界北四十里至界溝集鳳陽府虹縣界
  形勢北枕清口南帶濠梁東達維揚西通宿夀江淮險扼徐邳要衝水陸都會之地【伏滔北征記】

  江南通志卷十<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江南通志>



漢家劉氏網主是也,祖居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新庵嶂下圍,現居廣東惠州惠陽淡水。
源明公第156世,邦公第82世,開七公第23世,廣東惠州嶂下麥地劉氏(八房長),肇基祖為第十一世祖尚義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戶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汉家刘氏文化传播中心 ( 粤ICP备14039164号 )

GMT+8, 2024-5-17 12:42 , Processed in 0.17370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