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用戶
查看: 5707|回复: 4

漢景帝時期的叛亂---七國之亂詳析

[复制链接]

253

主题

157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655
QQ
发表于 2022-8-18 11: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七國之亂是發生在西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參與叛亂的是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王: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故又稱七王之亂。齊王劉將閭初期共謀,懼而自殺,且還有其他劉姓侯爺參與其中的。實際七國之亂歷時三月即平,事累八王和多位侯爺身死而終結。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禦史大夫晁錯上疏《削藩策》,提議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漢景帝採用晁錯的建議,於次年冬天下詔削奪吳國、楚國等諸侯王的封地。
  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劉姓宗室諸侯由於不滿朝廷削減他們的權力,以“清君側”為名聯兵反叛,後因戰略失當,被漢朝和梁國聯手平定。
  七大功臣為:漢朝方面周亞夫、竇嬰、欒布、酈寄,梁國方面劉武、張羽、韓安國。
  七國之亂的前奏始於漢初劉邦分封同姓諸侯王,誅滅異姓諸侯王,漸緊於呂後末期的諸呂之變,潛伏於文帝分割齊國,最後於奕棋事件達到高潮,為後世的七國之亂真正開始,有了情感上的口實(吳王劉濞失子之殤),也讓吳王劉濞最終成為了七國之亂叛軍的始作俑者和中流砥柱。
  七國之亂的根源是強大的諸侯王勢力與專制皇權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加強。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253

主题

157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6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11: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和中流砥柱---吳王劉濞
  劉濞為漢高祖劉邦之堂侄子,二哥劉仲之長子,晚年的劉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之後,感悟“安得猛士守四方”而封侄子沛侯劉濞為吳王,以期望劉濞能守好富饒的吳國之地,助大漢之繁榮。
  劉濞之父親為漢高祖劉邦之二哥劉仲,同為昭靈皇后王含始所出,又名劉喜,在漢家劉氏移居豐邑後,以務農為業,而青年的劉邦公,常不事農務生產,遊歷交友,父親劉太公常常訓戒其不如二哥劉喜勤快。故有邦公稱帝後,在漢高祖九年癸卯歲(前198年)置酒未央宮,大宴諸侯王及群臣,劉邦為太公奉酒獻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
  公元前201年,漢家天下創立後,劉邦下詔將劉仲和劉肥一同封為王。劉仲被封為代王,統轄今河北、山西一帶。代國為北方邊境重地,所以當匈奴於西元前200年入侵代國時,身為代王卻毫無軍事才能的劉仲根本無力堅守邊疆,最後只好棄藩國獨自逃回洛陽。劉邦對此大為惱怒,便於漢七年(前200年)下詔革去劉仲的王位,貶為郃陽侯。劉仲就這樣做了6年郃陽侯,在封地築城,後人稱劉仲城,故址在陝西合陽縣伏六鄉北境。漢惠帝二年(前193年)薨逝,後因兒子劉濞封吳王,追諡為代頃王。
  史料中記劉仲傳有二子(其餘佚記),長子劉濞,為人材武,在平淮南王英布叛亂中立有大功,於漢十一年(前196年)被叔叔劉邦立吳王,在漢景帝年間引發七國之亂;次子劉廣,亦從軍,功第127位,被封為德侯,高後二年去世,諡為德哀侯。
  劉濞于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十二月初六癸巳日封為沛侯。
  七月,淮南王英布反叛,進攻荊王劉賈(72劉清→73劉榮→74劉瑞→75劉賈→),劉賈敗逃死在富陵,轉攻楚地劉交(邦公四弟),楚王不敵,故高祖劉邦親自率軍征討,沛侯劉濞當時年僅二十(應出生于公元前215年),以騎將的身份跟隨劉邦在蘄縣之西一舉擊破英布的軍隊。
  但荊王劉賈被英布所殺,高祖認為東南之地與漢廷懸隔,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非猛壯的藩王難以統治,而此時劉邦自己的兒子還都年幼,承擔不起這個重任,於是就立劉濞為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時間為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廿五辛丑日封吳王。
  劉濞拜官授印後,劉邦召見他。劉邦對劉濞說:"你的相貌有造反的氣色。"劉邦心裏很後悔,但已拜官授印,就拍著他的背肩膀說:"漢朝建立後五十年,東南方向將發生叛亂,難道是你嗎?天下同姓皆為一家,希望你謹慎一點,不要造反。"劉濞叩頭說:"不敢。"
  在惠帝、高後時期,天下初定,郡國的諸侯各自安撫轄區內的老百姓。吳地豫章郡產銅,這樣吳王劉濞利用手握資源,招致天下眾多的亡命之徒,盜鑄銅錢。同時,吳地濱海地區產鹽,吳王又煮海水為鹽,販賣到全國各地,獲利頗豐。吳國所鑄錢流通於整個西漢境內。吳國由於經濟富足,實力和資本日漸強大,境內不征賦錢,卒踐更者一律給予傭值,因而得到人民的支持。
  漢文帝時,劉濞的兒子劉賢(吳王太子)入漢宮朝見皇上,由此得以陪伴皇太子劉啟(漢景帝)飲酒玩樂。劉賢的師傅都是楚人,從而使他養成輕佻、剽悍的個性,平時又很驕矜,在和皇太子玩博戲的時候,劉賢在棋桌上爭勝,且態度不恭敬,太子劉啟憤而拿起棋盤重砸吳世子頭顱,當場將他砸死。漢文帝敕命屍體送回去埋葬,到了吳國,吳王劉濞大怒,說道:"天下都是劉家的,死在長安就埋在長安,何必送回吳國埋葬!"遂又把屍體送回長安埋葬。
  兒子被太子劉啟誤殺後,吳王劉濞從此不遵守諸侯對天子的禮節,稱病不朝。朝廷以為他是因為失去兒子的緣故,但經過查實,確證吳王並沒有什麼病,于是就拘押了吳國使者治罪。吳王惶恐不安,開始起了反叛之心。
  後來,吳王劉濞又派使者代他秋季朝覲,皇帝又問起吳王,使者回答說:"吳王實際上並沒有生病,只是因為朝廷禁錮了好幾個吳國使者,吳王害怕,所以才假裝生病。請陛下捐棄前嫌,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於是漢文帝就赦免了吳國使者,又賜給吳王幾案和手杖,體諒他年老,可以不再朝覲,朝廷的軟弱態度,讓吳王劉濞,這位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愈發的驕橫自負了。
  由於吳國所轄之地擁有銅山和鹽的緣故,吳地的百姓沒有賦稅,使得劉濞在吳地深得民心。吳國兵卒按規定去衛戍時,還會被劉濞給予相等的金錢代價。劉濞還每年時常去慰問轄區那些有才能的人,在鄉里賞賜他們。其他郡國官吏想要追捕逃犯,吳王總是收容他們而不交給別的郡國。如此做法有三十多年,因此劉濞能夠指揮他的部眾。
  晁錯為太子的家令,得到劉啟的寵倖,屢次向劉啟談及劉濞太過分應該削弱他。晁錯還多次上書勸諫漢文帝,但漢文帝寬宏大量,不忍心處罰他,因此劉濞一天比一天驕橫起來。
  漢文帝後元七年甲申歲六月初一己亥日(前157年7月6日),漢文帝劉恒在長安未央宮逝世,享年四十六歲,歸葬於霸陵。同年六月初九日,太子劉啟繼承帝位,是為漢景帝,晁錯被封為禦史大夫。
  晁錯勸諫漢景帝說:“從前高帝剛剛平定天下,兄弟少,兒子們又年幼,就大封同姓的人為王。因此高祖的庶子悼惠王被封為齊王,統轄七十二城。他的弟弟元王被封為楚王,統轄四十城。他哥哥的兒子劉濞被封為吳王,統轄五十多城。分封的這三個庶孽,就已分了天下的一半。如今吳王由於以前有太子被殺的隙嫌,假裝生病不來朝拜,按古法罪當處斬。文帝不忍,便賜他倚幾、手杖,對他算是仁至義盡。但吳王不思改過自新,反而更加驕奢,到銅山鑄錢,煮海水成鹽,引誘天下亡命之徒,計畫叛亂。現在削弱他,他也造反,不削弱他,他也造反。削弱他,他造反快,所造成的禍害小;不削弱他,他造反慢,所造成的禍害大。"
  漢景帝三年丁亥歲(前154年)冬,楚王劉戊(75楚元王劉交→76楚夷王劉郢客→77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齊悼惠王劉肥第十一子)等先後被削地,劉濞也正擔心削地不止,因此想借機發難舉事。念及諸侯之中沒有可與自己籌畫謀反的人,聽說劉卬勇猛強壯,且好戰,諸侯們都畏懼他,於是吳王劉濞派中大夫應高去遊說劉卬。
  應高到了膠西國之後,對劉卬說:“吳王不才,因有舊日的仇怨,不敢離開本國到外地去,因此派我來告知他的心事。”劉卬說:“有何指教?”應高說:“皇上任用奸臣,聽信讒言,變更律令,侵削諸侯土地,且徵求逐漸增多,誅殺處罰善良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厲害。俗話說:‘吃完了米糠,就會吃到米粒。’吳與膠西都是有名的諸侯國,同時被驗查,恐怕不得安寧了。吳王身患內疾,不能上朝拜見天子已二十多年,常擔心被人猜疑,沒法自辯事實真相。即使斂起臂,綁上腳,向朝廷屈膝請罪,恐怕也不能被諒解。我私下聽說大王因賣爵而獲罪,現今諸侯們被削去土地,其罪還不至於有賣爵那麼大,我想大王此事恐怕不僅僅是削地就可以了結。”劉卬說:“是有此事。你說該怎麼辦?”應高說:“憎惡相同的人互相幫助,興趣相同的人相互留止,情感相同的人互相完善,欲望相同的人互相趨赴,利益相同的人互相死難。吳王認為與大王有同樣的憂患,希望借此時機,順乎天理,犧牲自身,為天下除去禍患。不知您的意見如何呢?”膠西王一副很惶恐的樣子,說:“我怎敢如此呢?皇上雖然逼得很急,使我只有死路一條,但我怎麼可以不擁戴他呢?”應高說:“禦史大夫晁錯迷惑天子,侵奪諸侯,蔽塞忠賢,朝廷之臣對他都有痛恨之心,諸侯也有反叛之意,人事已到了困極的地步。流星的出現,蝗蟲的湧起,這些災異表明這是萬世難逢的好時機。因為憂愁勞苦的時候,正是聖人誕生之機。所以吳王想對內以討伐晁錯為名,在外追隨大王車乘之後,走遍天下。所到之處都要投降,所占土地誰敢不順從?大王若真能一句話答應下來,那麼吳王就率楚王攻下函谷關,守住滎陽敖倉的米粟來抗拒漢兵,修治軍隊的房舍以等待大王的到來。大王果真能降臨的話,那麼天下就可以統一,兩位君主平分天下不也可以嗎?”劉卬同意舉兵,於是應高回到吳國並報告了劉濞。
  劉濞仍擔心劉卬不守諾言,就親自跑到膠西,與劉卬訂下盟約。
  膠西的群臣中有人聽到劉卬謀反的事,勸諫說:“諸侯的土地不到漢朝的十分之二,且做出叛逆的事會使太后憂心,不是好主意。現今承奉一個帝王,尚且還說不容易,假使您與吳王反叛漢朝成功,兩主為瓜分土地必有爭端,禍患就更多了。”但劉卬不聽勸諫,派使者去聯絡齊王、淄川王、膠東王、濟南王、濟北王,他們都答應了。
  諸侯對以削地來處罰他們的過錯,大為震驚惶恐,大多怨恨晁錯。等到削除吳國會稽、豫章兩郡的文書一到,劉卬率先起兵反漢,誅殺了所有食祿在兩千石以下的漢朝官吏。膠西、膠東、濟南、楚、趙等國都是如此,發兵向西反漢。但齊王后悔了,違背了當初的盟約而一意加強城池的防備。濟北王的城牆壞了,尚未修築竣工,他的郎中便劫持了他,使他不能發兵反漢。膠西、膠東兩王為大統帥,同淄川、濟南等王共同攻擊臨淄。趙王遂也在暗中同匈奴勾結,密謀聯合反漢。
  七國發難之時,劉濞徵召他的全部士卒,下令全國說:“我年紀六十二歲,將親自帶兵出征,小兒子年紀十四歲,也將身先士卒,所以,凡是年紀在十四歲與六十二歲之間的人,都要應徵。”因此調集了二十餘萬人。又派人到閩、東越去發動,使閩、東越也發兵隨從。
  正月甲子那一天,劉濞率先在廣陵起兵反漢,然後西渡淮水,與楚軍相合。劉濞派使臣送信給各諸侯說:“吳王劉濞恭敬地向膠西、膠東、淄川、濟南、趙、楚、淮南、衡山、廬江等王和已故的長沙王的兒子請教,聽說奸臣晁錯,對天下沒有什麼功勞,反而要侵奪諸侯的土地,各地諸侯派往朝廷的使者都被拘留問罪。由此看來,晃錯專以侮辱諸侯為能事,不以諸侯王之禮來對待劉氏的同胞骨肉,是想滅絕先帝的功臣,進而任用作亂的小人來惑亂天下,使國家陷於危機,而現在陛下體弱多病,志氣消沉,不能深深體察到這點。所以我想起兵誅殺賊臣,不知可否,本人謹聽大家指教。敝國雖然狹小,但也有土地三千裏;人口雖少,但可募得精兵五十萬。本人一向善待南越三十餘年,他們的酋長都將派他們的兵卒跟隨本人,這樣又可得到三十萬兵力。本人雖不才,願親身追隨各位王侯。南越臨近長沙,因長沙王已平定長沙以北地區,所以他們可以向西到蜀、漢去。派人告訴南越王、楚王和淮南的三個王,同本人一同向西進擊。齊地各諸侯王,同趙王一道平定河間、河內後,有的可以進入臨晉關;有的可以同本人在洛陽會合。燕王、趙王以往跟胡人有約。燕王在北平定代、雲中後,統領胡人進入蕭關,而往長安進發,以匡正天下,安定高皇帝宗廟。希望大家共同勉勵而為之。楚元王之子、淮南的三個王有的不被重視已經很久了,痛恨得深入了骨髓,想尋機出這口氣很久了。但本人沒有得到各位諸侯王的心意,不敢聽命。現在各位若能夠使將要滅絕覆亡的國家繼續生存下去,扶弱鋤強,來安定劉氏,這是我們國家所希望的。敝國雖然貧窮,但本人節衣縮食,累積金錢,修治兵器甲胄,聚積糧食,如此夜以繼日地努力,已有三十多年了。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此次起事,希望各位好好地去應用它。凡能斬獲敵大將的人,賞黃金五千斤,封萬戶食邑;斬敵列將者,賞黃金三千斤,封五千戶食邑;斬敵裨將者,賞黃金一千斤,封兩千戶食邑;斬敵食祿為二千石的官吏者,賞黃金一千,封一千戶食邑;統統都封為侯。那些率軍隊或城邑來投降的人,兵卒一萬或城邑一萬戶者,如同得到敵大將一樣獎賞;人戶五千的,如獲敵列將一樣的獎賞;人戶三千的,如獲敵裨將的一樣的獎賞;人戶一千戶的,如得食祿為二千石之敵的同樣的封賞。那些小吏則從官位的差別接受封爵賞金。這種獎賞,所封所賜都成倍超過漢朝的常法。那些已有爵位城邑的人,只會另外增加封邑,而不會因襲舊封而酌予增加。希望各位明白地向士大夫們宣佈,不要欺騙他們,本人的金錢在天下到處都有,並不一定要到吳來取,各位日夜來用是用不完的。有應當賞賜的人,只要告訴本人,本人將會親自送給他的。很誠懇地希望大家都能知曉這些。"
  七國反叛的消息被漢景帝知道了,就派太尉條侯周亞夫帶領三十六個將軍去攻打吳楚;派曲周侯酈寄攻打趙;派將軍欒布攻打齊;派大將軍竇嬰屯兵滎陽,監視齊、趙的軍隊。當吳楚反叛的消息傳開時,他們的軍隊尚未出發。
  竇嬰向漢景帝引見曾擔任過吳國丞相的袁盎。漢景帝召袁盎進宮相見,就吳楚造反一事向袁盎請教對策。袁盎說:“吳、楚相互往來的書信說:‘奸臣晁錯,擅自懲罰諸侯,削奪諸侯的土地。’之所以他們要造反,是為了聯兵向西誅殺晁錯,恢復被削的土地。目的達到就會罷兵。因此,為今只有一計,就是誅殺晁錯,然後派使臣赦免吳、楚七國造反的罪名,恢復他們被削的原有土地。如此,不流血就可以平息此次兵變。”漢景帝採納了他的計策,便殺了晁錯。
  漢景帝拜袁盎為太常,讓他出使吳國。劉濞的同宗弟之子德侯為宗正,輔助袁盎。袁盎來到吳國時,吳楚的軍隊已攻到梁地的壁壘。因為宗正是劉濞的親戚,先進去見了劉濞,諭告劉濞要跪下接受漢景帝的詔令。劉濞聽說袁盎來了,知道他將遊說自己,笑著回答說:“我已是東帝,還須向誰跪拜呢?”劉濞不肯接見袁盎而把他留在軍中,想要脅迫他成為自己手下的將領。因袁盎不願意,吳王就派人來困守他,並想把他殺掉。袁盎利用夜晚掩護逃出,徒步逃到梁地,才得以返回報告漢景帝。
  周亞夫到滎陽與兵士會合。到洛陽時,看到了劇孟,周亞夫非常高興,說:“七國已造反,我乘車到此,沒想到如此安全,還以為諸侯們早已佔領了。劇孟現在沒有動搖,我據守滎陽,滎陽以東就無足憂心了。”到淮陽時,周亞夫他問門客鄧都尉:“有什麼好計策。”門客說:“吳楚的軍隊氣勢很盛,現在一時還難以與他們正面交鋒。但楚兵輕佻,因此他們銳利的兵鋒,不能持久。現在我替將軍想一計,您不如帶兵往東北留駐昌邑,把梁地放棄給吳軍。吳軍必定盡遣精銳之師進攻梁。將軍就深挖溝、高築壘,一意防守,然後派精銳的兵士斷絕淮、泗的交口處,阻塞吳國的糧道,這樣,使吳軍在梁地不僅疲敝,而且糧食被吃盡。然後將用全部的兵力攻擊又饑又疲的吳軍,一定能夠把他們打敗。”周亞夫採納了這個計策。於是,周亞夫一面堅守在昌邑的南邊,一面派精銳的士兵去斷絕吳的糧道。
  劉濞剛發兵時,其臣子田祿伯為大將軍。田祿伯說:“軍隊結集在一起開往西邊,若沒有其他特殊路線,是很難成功的。我願意帶五萬人,另外順著長江、淮水往西走,收下淮南、長沙的軍隊,然後進入武關同大王會合。這也是一條特殊路線。”但吳太子劉駒勸諫劉濞說:“父王是以造反為名,這種軍隊是難以假託別人的。如果假託之人造大王的反,那怎麼辦?而且專自帶兵,又另走一條路,今後會有許多其他的禍害產生,只有害而無益。”於是劉濞不聽田祿伯的計策。
  吳少將桓將軍勸說吳王說:“吳國大多是步兵,步兵較利於在險要之地作戰。漢多為車騎,車騎較利於在平地作戰,希望大王所經城邑不必一一攻下,要長驅直入,趕緊向西佔據洛陽的武庫,據有敖倉的米粟,依仗山河的險要來號令諸侯,這樣雖還沒有入關,但天下已經平定了。若是大王慢慢開進,並留軍一一攻取所經之城邑,那麼漢軍車騎一到,馳入梁楚的平坦郊野,此事就會失敗。”劉濞向老將們請教,老將們說:“這不過是少年顯露鋒芒的計策而已,他怎知天下大勢之所在呢?”於是劉濞便不採用桓將軍的計謀。
  劉濞親率所集中的軍隊出征了,但還沒渡過淮河,他的所有賓客都被封為將軍、校尉、侯、司馬等官職,唯獨周丘沒被任用。
  周丘前往拜見劉濞,說:“臣因為無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因此,我不敢要求大王讓我去帶兵,但希望大王給我一個漢的符節,臣必定報答大王。”劉濞便給了他一個符節。周丘便連夜持節跑到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劉濞造反,都固守城門。周丘到傳舍後,召來下邳縣令,讓隨從捏造罪名將他殺掉。之後便召來他們兄弟所熟識的富豪官吏,告訴他們說:“吳國造反的軍隊將要到來,他們要屠殺下邳人,所用不過一頓飯的時間。現在先投降,家室必能保全,能力強的人,甚至還可以被封侯。”他們出去後互相一轉告,下邳就整個投降了。
  周丘一夜之間得到三萬人,派人告訴劉濞,就帶著這些軍隊往北攻略城邑。等周丘到城陽時,軍隊已增加到十多萬人,一舉攻破了城陽中尉的軍隊。後來聽說劉濞敗逃,自己度量無法同吳王共同成就事業,就率部折回下邳,但還未到達,就因背部疸發作而死。
  二月,劉濞的軍隊被擊敗而退走。漢景帝因此下詔給將軍們說:“聽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高皇帝親自表彰有功德的人,建立了諸侯。幽王、悼惠王沒有後嗣,封國已除,但文帝哀憐而另給予恩惠,封幽王的兒子劉遂,悼惠王的兒子劉卬為王,讓他們奉侍他們先王的宗廟,成為漢朝的藩國。這恩德可以同天地媲美,與日月爭輝。但吳王劉濞違背德行,忘恩負義,引誘接納天下亡命之徒,淆亂天下的錢幣,稱病不上朝有二十多年。有司多次上奏訴說吳王的罪狀,但文帝寬恕了他,希望他改過自新。沒想到他現在反而與楚王戊、趙王遂、膠西王卬、濟南王辟光、淄川王賢、膠東王雄渠聯合造反,做出叛逆的事來。他們起兵危害宗廟,殘害大臣及漢朝的使臣,脅迫萬千百姓,亂殺無辜、燒毀百姓的房屋,挖掘百姓的墳墓。這是非常暴虐的行為。現在膠西王卬等人更加暴虐無道,焚燒宗廟,擄走宗廟的服器。朕非常痛恨他們。朕穿著便服走避正殿,希望將軍們勸導你們的士大夫來攻打造反的敵人。攻打造反的敵人,要深入多殺敵才算有功勞。凡是被捕捉的敵人,只要是食祿在三百石以上的都要殺掉,不可以放掉。若敢有人議論詔令或不遵從詔令,一律處以腰斬之刑。”
  剛開始時,劉濞渡過淮水,與劉戊一同向西,敗漢軍於棘壁,接著乘勝前進,鋒芒銳利。梁孝王劉武非常恐懼,派遣將軍率兵去攻打劉濞,又被劉濞先後兩次擊敗,士兵都逃回梁地。劉武屢次派使者向條侯請求援助,但周亞夫就是不答應。劉武只好派人到漢景帝面前數落周亞夫。漢景帝派人告訴周亞夫,要他去救梁國。但周亞夫一意堅持原有的作戰計畫而不派兵救梁。梁國派韓安國和張羽為將軍,才得以稍微擊敗吳軍。
  吳軍想往西去,但梁軍憑藉城牆,防守非常堅固。因此不能西去,於是跑到周亞夫軍隊駐紮的地方來了。在下邑兩軍相遇,吳軍想同漢軍作戰,但周亞夫深溝壁壘不肯應戰。吳軍的糧食斷絕了,兵卒很饑餓。屢次向周亞夫挑戰,周亞夫都不應戰,便在夜晚奔到條侯壁壘的東南面騷擾。周亞夫識破這是聲東擊西之計,於是派人在西北面防備。吳軍果然從西北面攻進來,結果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或反叛逃散。
  此時,劉濞和他手下壯士一千多人連夜逃走,渡過淮水逃到丹徒,以保住東越。東越的兵士大約有一萬多人,劉濞便派人去收聚逃兵。漢朝派人以利誘惑東越。東越誘騙劉濞,劉濞出去勞軍時,東越派人將他刺殺,並將他的頭裝起來,派一傳車飛快地送給漢景帝。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253

主题

157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6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11: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七國之亂的附和者---楚王劉戊
  劉戊(?-前154年),西漢皇朝的宗室,楚元王劉交之孫,楚夷王劉郢客之子,公元前174年---公元前153年在任第三任楚王,在位二十一年薨,參與“七國之亂”謀反兵敗後自殺,無諡號。
  劉戊之父親劉郢客初封為上邳侯,任職為宗正,掌管大漢皇族的戶籍族譜。繼嗣楚藩王位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稱道擁戴。望子成龍,期望子孫能夠使漢朝的基業發揚光大,聘請了天下堪稱泰斗的名師,召募了許多傑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國都城彭城。傳授學業的是兩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是魯學詩經派的祖師爺;輔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師韋孟,是舉世聞名的儒學家。楚王府的書香氛圍,可謂得天獨厚;楚王的身邊,大都是君子一類的棟樑之材。只可惜壽命太短。
  但劉戊卻是驕淫暴虐,不守綱紀,并沒有為其父的期待那樣的。
  漢景帝二年丙戌歲(前155年),四月,漢高祖夫人薄姬(文帝母)薨逝:太皇太后薄氏,於漢景帝二年丙戌歲夏四月廿五壬午日夜(前155年7月9日),在長樂宮中無疾而終。太皇太后薄氏,是華夏歷史上一個真正的傳奇:從一個身逢亂世的民女、王(魏豹)妾、亡國妾婦、漢宮無寵嬪妃,代王太后,大漢皇太后,直到大漢太皇太后;達到了一個漢國女子能達到的最尊貴位置。歸葬於白鹿原的“南陵”。
  薄太皇太后去世,當舉國服喪。楚藩王族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當然應服孝,但他在服喪期間飲酒享樂,作風不良,被人告發。
  漢景帝鑒於與劉戊的堂兄弟之情,未採納部分大臣誅殺劉戊的建議,但決定減小劉戊轄區,下旨收回東海郡。
  劉戊心懷不滿,遂與吳王劉濞通謀反叛,其國相張尚、太傅趙夷吾勸諫不聽,殺了二人。
  次年,起兵與吳、趙等國西攻梁、與漢將周亞夫戰,戰敗後自殺,軍遂降漢。
  家人匆忙將劉戊下葬於徐州獅子山的楚王陵。之後,漢景帝並沒有過多追究罪過,同意了按諸侯王規格將其葬在尚未竣工的王陵中。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253

主题

157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6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11: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趙王劉遂
  劉遂為漢高祖劉邦第六子趙幽王劉友之子,呂後七年(前181年),劉友去世,呂後將侄子呂祿封為趙王。呂後八年(前180年),呂後去世,大臣們誅殺呂祿等所有呂氏,於是將劉遂封為趙王。
  漢景帝二年丙戌歲(前155年),漢景帝採納大臣晁錯的削藩建議,削減諸侯國的封地,藉口趙王劉遂有罪而削其常山郡。漢景帝的削藩惹怒部分諸侯王,翌年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率先起兵反叛朝廷,劉遂就與他們合謀起兵。劉遂的宰相建德、內史王悍勸諫劉遂,劉遂不聽,下令燒死建德和王悍,發兵駐守趙國西部邊界,想等吳軍到來一起西進。向北出使匈奴,與匈奴相通和好,進攻漢朝。漢朝派曲周侯酈寄攻擊劉遂。劉遂便返回,固守都城邯鄲,與漢軍相持七個月。吳、楚兵敗梁地,不能西進。匈奴聽說後,也停止行動,不肯進入漢朝邊界。欒布在攻破齊國後回師,於是與酈寄合兵一處引水淹灌邯鄲。邯鄲城壞,劉遂自殺,邯鄲投降。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253

主题

1576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1655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18 11: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濟南王劉辟光
  劉辟光為齊悼惠王劉肥之第九子,在漢文帝四年乙丑歲(前176年)封勒侯,漢文帝十六年丁醜歲(前164年)徙封為濟南王,十一年後,參與吳楚反叛。漢軍打敗叛軍,劉辟光被誅,國除,把濟南設為郡,封地歸入漢朝廷。後參與吳楚七國之亂。
  六、淄川王劉賢
  劉賢為齊悼惠王劉肥之第十二子,在漢文帝四年乙丑歲(前176年)封武城侯,漢文帝十六年丁醜歲(前164年)徙封為葘川王,後參與吳楚七國之亂被誅,國除。
  七、膠東王劉雄渠
  劉雄渠為齊悼惠王劉肥之第十三子,在漢文帝四年乙丑歲(前176年)封白石侯,漢文帝十六年丁醜歲(前164年)徙封為膠東王,後參與吳楚七國之亂被誅,國除。
  八、齊孝王劉將閭
  劉將閭是齊悼惠王劉肥之第八子,在漢文帝四年乙丑歲(前176年)封楊虛侯,漢文帝十六年丁醜歲(前164年),第三任齊王劉則無子嗣位,漢文帝劉恒拆分齊地,改封劉肥第八子劉將閭為第四任齊王,延續齊藩王系。
  漢景帝三年丁亥歲(前154年),曾參與七國之亂,與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濟南王劉辟光和菑川王劉賢共謀,但之後退出,擁護漢廷,受四國之圍攻,及後平定七國之亂後,廷尉徹查此事,齊王劉將閭不能見容於漢,懼怕,飲毒藥自殺。
  漢廷認為齊王由於受到逼迫威脅才與四國有共謀,無罪,劉將閭諡為齊孝王,在位11年,其子劉壽嗣位。
  七國之亂同時被誅的還有參加叛亂的管侯劉戎始、瓜丘侯劉偃和營平侯劉廣等侯爺。
  濟北王劉志被脅迫參與叛亂,後堅守不發兵,所以赦而未殺。


  結果:吳楚七國叛亂從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開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六國(除楚國外)被廢除。
  評價:七國之亂反映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七國之亂的平定和諸侯藩王權力的削弱,沉重地打擊了分裂割據勢力,標誌著諸侯藩王勢力威脅基本被清除,大大加強了漢朝中央集權,為隨後漢武帝以"推恩令"進一步解決諸侯王問題,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社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戶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汉家刘氏文化传播中心 ( 粤ICP备14039164号 )

GMT+8, 2024-11-21 18:20 , Processed in 0.2302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