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用戶
查看: 4694|回复: 3

宁化进士刘弁是否广传公考议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00
QQ
发表于 2024-5-1 17: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标题:【劳动节有感】人若罪我必还击

  今天,也就是2024年的5月1日,正值劳动节的庆祝时刻。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我在刘氏家族的微信群里偶然发现了一张石碑的照片(如下图所示),上面刻有“广传公是进士”的字样。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曾经在《中国进士数据库》中仔细查找过,却并未发现广传公的名字。基于这个发现,我随即在群里提出了我的疑问,认为广传公并非进士,因为数据库中并无其名。
微信图片_20240501173015.jpg
  在今天这个五一节的特殊日子里,韶关的刘树群先生似乎有些过于兴奋,竟然在群里发表了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言论,他说道:“今天五一节喝醉酒了吧,胡言乱语,乱说不靠谱!”这样的言辞实在是有些过分,而且他竟然还拿出了所谓的“民国1920年的刘国翔谱”,声称这是宋朝的资料,这种错误的指认让人啼笑皆非。然而,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他接下来的言辞更是过分到了极点,竟然说:“你就去喝尿、去吃屎”,这样的言语粗俗不堪,完全不符合一个长者的风范。

  作为客家刘氏东江派系开七公的后裔,这样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他似乎没有一点老者的稳重和成熟,整天在微信群中忽悠人,传播虚假的信息,误导那些对先祖资料不够了解的刘氏后裔。

  不仅如此,他还对我进行了人身攻击,这种无赖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无法忍受,因此在这里我决定将他这种不当的行为公之于众。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7: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传公是否为宁化进士刘并?

    在《宁化县志》、《赣州府志》以及《瑞金县志》等权威的历史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关闽宁化籍进士刘并的详细记载。然而,关于广传公的生平,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问题。广传公自幼便离开了自己的出生地,可能甚至还未正式入籍,直到成年后才在其他地方立业。令人好奇的是,尽管他早已远离故土,为何在原出生地的地志中,仍然能够找到关于他的事迹记录?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商榷。

    在古代中国,想要成为一名进士,必须经历一系列严格的考核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乡试、会试以及殿试等重要的考试环节。这些考试不仅考验考生的知识储备和学术能力,还要求他们必须拥有一个稳定和安宁的生活环境,以便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准备考试。因此,对于像刘并这样的考生来说,他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家乡宁化,因为迁徙到其他地方生活会不利于他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进士的资格。在动荡和不安定的环境中,考生很难保持持续和稳定的学习状态,这对于需要长时间准备的多重考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广传公随父迁徙的决定,无疑使得刘并失去了成为进士的可能性。


    在宋朝末年,有关刘并的史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刘并与广传公是同一个人。目前仅有的记录是:
    “刘并.字清叔.在城人.事继母以考闻.中端平二年进士.调会昌尉.时鹾寇窃发.会昌风鹤之警.昼夜不宁.并至.勒弓手.戒斥堠.寇不敢犯.嘉熙间.漕帅王埜.差临川和糴[dí,买粮食].时朝廷降见钱充糴本.他官皆易于楮.并独用所降钱.遂先办.后论擅易糴钱事.皆坐黜.并由此知名.辟大庚令.会剧贼潭如海啸聚.宪司檄并督捕.如海就擒.调辰州判官.辟知瑞金.筑城建学.能声益著.以平洞寇功.改京秩.终奉议郎。”我想认识一下,是如何成功地将刘并与广传公联系在一起呢?

    当我们深入探讨,并从生活轨迹的角度进行研究时,两人的生活轨迹是:

    刘并的一生,其活动轨迹清晰地勾勒出了他从出生地福建宁化出发,历经岁月的洗礼,逐步走向仕途的历程。他于端平二年,即公元1235年,成功考取进士,这标志着他正式步入了官场。随后,他被任命为江西会昌的县尉,负责当地的治安和军事事务。在会昌任职期间,刘并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勤勉的工作态度赢得了上级的赏识,不久便被提拔为江西大庾的县令,负责当地的行政管理。在大庾县令任上,他政绩斐然,因此再次得到升迁,担任了湖南辰州的州级判官,负责司法和审判工作。在辰州的判官职位上,刘并同样表现出色,但之后他被临时调任至江西瑞金,职位降为县令。尽管职位有所变动,但他依然勤勉尽责,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最终,刘并的仕途达到了顶峰,他在南宋都城临安担任京秩,即朝廷的高级官员,最终以奉议郎的职位结束了他辉煌的官场生涯。【福建宁化(出生)→端平二年(1235年)中进士→江西会昌(县尉)→江西大庾(县令)→湖南辰州(州级的判官)→江西瑞金(临时调任,降为县令)→南宋都城临安(京秩,终于京职奉议郎)】

    根据各地《刘氏族谱》的详细记载,广传公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迁徙和活动,其生活轨迹清晰地展现出来:他最初出生于福建宁化,随后跟随父母来到了程乡,在那里立业并开始了他的成长和奋斗。随着时间的推移,广传公又迁居到了兴宁北厢龙归洞,在此地继续他的生活和事业。最终,他在瑞金任职,并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墓地,成为后人缅怀和纪念的地方。【福建宁化(出生)→程乡(随父母立业于此)→兴宁北厢龙归洞(迁居于此)→瑞金(任职并卒葬于此)】

    刘并和广传公之间存在一些共同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在福建宁化出生,并且都曾经在瑞金担任过职务。然而,除了这些相似之处外,他们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点。刘并最终在临安去世,但是他的葬身之地却无从考证,而且根据历史记录,刘并在他的一生中从未踏足过广东地区。鉴于这些事实,我们不禁要问,如果刘并从未去过广东,那么他和广传公又怎会是同一个人呢?因此,可以明确地说,广传公并不是那位来自宁化的进士刘并。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7:47:57 | 显示全部楼层
002.jpg

瑞金三角塘的广传公与妣杨氏墓的石碑(上图)是清末(1833年后)刘庆文(举人)与洋溪族人同立的,不是原石碑,基本刘并与广传公合并应该就此开始了的。



据洋溪老族谱记载,洋溪族源出于刘黑畿一族,因修广传公墓才将1028年出生的刘广与广传公并在一起了,并且其父辈都是不同名字的。

还有清朝后期开始修的《刘氏族谱》基本上都把刘并套上广传公了的,清朝初期之前谱就没有此说了的。

003.jpg

004.jpg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00
QQ
 楼主| 发表于 2024-5-1 17: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传公是否中进士和任职瑞金县


广传公祖籍是宁化人是确定的,但广传公登进士一说就很难说了。从宋、元、明三朝的进士榜都找不到关于广传公登进士录功名的记载,且公随父入粤,迁徙多处是不利于备考的。


至于任职瑞金县那就难说了,毕竟父亲是因功薨于职,故其子是可以恩荫入官的,但这些是没有史料记载,难矣!


清朝中后期将刘并与广传公合并


刘并(弁)与广传公合并应该源于瑞金洋溪刘氏。


瑞金洋溪的刘氏族谱在嘉庆六年(1801年)之前的谱是没有广传公记载的。他们是北宋初时,由徐州迁来的刘黑畿派衍。如明天顺二年戊寅岁(1458年)的始修谱,由九寿的十四世孙良玉撰修。万历元年癸酉岁(1573年)由盈山,桂山等重修。清乾隆九年甲子岁(1744年)三月,由刘君等重修。又至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年)忠晧等众修。到比时,该谱序后才出现一个弁字,但却是简载。一直到了嘉庆六年辛酉岁(1801年)的由朝纹,忠暟等重修的刘氏族谱,或许是知广传公曾任职瑞金,亦曾生活并葬于瑞金塘背鹅岭下,该系才开始攀附广传公的。他们把该系的廣又作广传,洋溪的开基祖九寿记作字巨海,又把廣的次子九钿记作字巨河……


在1833年,瑞金塘背广传公祖妣的合葬毁坟事件发生,洋溪刘氏族贤与粤东族贤共同上控,贡生刘安悰在1842年撰写重修 族谱的序文时有详细记载,自此以后,洋溪的刘黑畿派衍宗族便正式篇入广传公派系族谱,于是广东客家刘氏东江派系就开始将广传公与进士刘并合并记载,从而影响至今矣。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戶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汉家刘氏文化传播中心 ( 粤ICP备14039164号 )

GMT+8, 2025-4-4 07:25 , Processed in 0.2361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