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刘氏东江派肇基一世祖开七公祠堂,一直都称为“刘氏总祠”, 是为纪念入粤始祖开七公而兴建,位于兴宁县岗背镇榕树村,占地一千多平方米,三堂二十四条柱,二横一围五十六间,大门口有宽敞场地,下有半月形大池塘一口。
/ ] r: t- @+ M# Q 1、该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岁(公元1700年),由两广、闽、赣四省宗亲联合集资,将本宗私屋改建为刘氏大宗祠,祖祠寅山申向,为金蟹游江形。
( z4 p2 @2 i, q1 P1 Z% @ r 2、壹百多年后,清朝咸丰六年丙辰岁(公元1856年)重修祖祠,续成于清朝光绪二年丙子岁(公元1876年),供奉祖牌进祠昇龛登座。* g( s2 j5 Z) @1 P$ R
3、祖祠在这近代一百多年中,经过解放战争的动荡,再历经文革的洗礼,我祖兴宁刘氏大宗祠能够保存下来,实乃吾祖之幸也,然毁损是在所难免的,故在公元1983年癸亥岁,由钦文(玉强)、基展等宗亲发起修缮宗祠,各地宗族后裔踊跃捐款集资,以及泰国刘氏宗亲总会鼎力资助,于农历二月十三日寅时重修祖墓,然后修缮祖祠,做了主堂(上、中、下三堂)的修复,祠墓重光,千秋庆祀,后裔定会更加倡盛,长发其祥。
9 \ \4 E5 n+ @ 踏入廿一世纪后,各地宗亲活动频繁,联谊大会相继召开,敬祖之情高涨,各地宗祠都得到修复。在1983年修缮中,只做了主堂的修复,其他余的左右厅堂、住房、围龙屋共计壹佰多间,现已经是颓垣断瓦,破旧不堪,与祖祠主堂不配套,有损祖宗颜面,是故我祖的客家刘氏东江派兴宁刘氏开七公大宗祠应该重新修建了。
9 V# i; w% r% T% Y; q# M% r5 K 粤东刘氏总会率先领起重建客家刘氏东江派兴宁开七公总祠,并于2006年丙戌岁农历五月十九日进场拆建施工,至今已经经过三个春秋了,但仍是在建设之中。; j& D. c2 {4 _
我和木生宗长是在正月十九的下午二点多到达祖祠的,下午拜祭的宗亲比较少,只有零星的几队人,断断续续的到来。首先看到的是前面宽敞的停车场,左边的宗亲接待处也已经建好。/ K: {$ b8 m/ d7 t* J2 b; \7 I: r
从远处望去,祠堂仍在帐棚的保护之下,还在施工之中,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工呢。在祖辈前尚香鞠躬过后,我和木生就在周围参观一番。' O- y5 a q% t8 @
3 S) s& C7 T4 \% r! B% j1 _; x
拜祖都要隔着池塘,相信祖先不会怪的了 站在祠堂前远眺前景 祠堂前面的池塘已经垃圾成堆了 祠堂的上堂基本建成,其余还在建设中,但祖先们已升龛进去安家了 木生宗长在祖先牌位前留影 祖祠的神龛上安放着祖先牌位,最上面的是始祖牌位,最前面香炉后的是开七公牌位,以客家刘氏东江派肇基一世祖开七公这揽炉祖也,中间摆放着历代祖先牌位,神龕上面安放着牌匾,刻上客家刘氏东江派堂号“爱敬堂”三个大字。
* S$ s! F. e2 r开七公第23世孙爱民敬上 2009年2月15日于惠阳
9 ]" h5 |+ D+ h* J1 N }: N$ E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