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 例 一、赣南是先民南迁的第一站,堪称客家摇篮。客家人素有修谱建祠的优良传统。为反映其文化內涵,发掘民族瑰宝,促进客家文化交流,拟编著《赣南客家谱诗祠联选》一书。 2 r- U, Y0 [' w# H5 [. ~; F V
二、根据赣南客家人文景观的实际,将四大景观列于卷首,集中反映。四大景观排名不分先后。入选之诗联不附作者简介。 + L$ Z, C& b' a: e+ G1 T
三、凡入谱牒之诗词联和发谱、接谱、读谱之诗词联及宗祠楹联和寻根颂祖、扫墓或家教扬孝之诗词,均属本书入选范畴。 2 `1 P3 E+ ^/ y$ R. M" o* l6 d8 T9 t
四、入书之作为入选范畴之精品。选稿坚持中华诗词之规范,格律严守,声韵放宽。合符格律规范的族规、家训、题词、像赞等亦在入选之列。
0 z1 g5 a. `& Q# w3 D 五、书以姓氏为単元。姓氏按简体汉字笔画为排列顺序。笔画数相同的姓按起始笔一(横)、丨(竖)、丿(撇)、丶(点)、乛(折)的笔顺排列。不同地域,凡同姓均编纂在一起。同姓同内容者,则选用先到者。
$ E0 r, M* ^6 _ y3 ] 六、已入谱之诗词联均需注明原载某地某姓几修族谱第几卷(册),未注明者即为相关之作。 1 |6 X0 G( _9 E9 Y. _
七、为有助于阅读和理解,尽可能地加以按语和简注。有署名者,加以作者简介。单元后署荐稿人姓名及简介(含通讯地址)。撰稿和荐稿相同者,前署后免。
4 _- k" O% O1 v6 s& X9 t* P 八、旧谱中诗词联作品和宗祠楹联一般都不署名,故作者失考。凡失考者,不署“佚名” 二字。诗词无题者,一、 加拟标题。联语不标题,以“○” 为标记。短联一行排印,上下联之间以分号(;)区分;长联断句,以利阅读。
% M' l& h* Q, u- ?5 J! @+ x 九、姓氏开篇之探源诗和得姓始祖赞均为本书编著者撰,不另一一署名。一氏不止一个得姓始祖者,择其主公而赞之。一人衍两氏者,赞诗相同而简注有别。 2 ]5 Z0 P h P* E& g
十、本书是《中华谱牒诗联集粹》缩小范围的延续,堪称“姐妹篇”。凡已入选《集粹》的赣南客家谱诗祠联,不再入选本书,以免重复。 3 }1 \+ X9 c0 N5 ^8 J5 Q
十一、书以规范简化汉字排印。对古体字、冷僻字和原稿印刷中的错别字进行适当调换。 伟人、名人论谱牒文献摘录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 --毛泽东
* V3 T o; N5 {9 @+ x; B- y! h 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民族凝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家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江泽民 , G3 t1 O+ I- c. w6 U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胡锦涛 9 i" J# F" I- t
一个爱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我就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乡是爱国的观点。了解家乡、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爱家乡,热爱祖国。 --周恩来 3 f) _/ \! g- d, D+ x6 S6 H; ~
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穆混源懵,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司马迁 6 A% M' U$ q4 T3 a8 ~" |
同源分流,世远支疏,辑谱图而敦睦,萃涣联宗,厚风俗。 --陶渊明 + V% Y6 Z X' Z9 g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谨,非徙以昭姓氏,序昭穆,则亲疏同异而已也。 --欧阳修 : |8 U, m5 ]% f) j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 -文天祥 各族中总有连带的关系,譬如各姓修家谱,常由祖宗几十代推前几百代,追求到几千年以前,像这样宗族中穷源极流的旧习惯,在中国有了几千年,牢不可破。在外国人看起来,或者以为沒有用处,但是敬宗亲族的观念,深入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灭族危机,他就怕宗血食断絶,不由得不拼命奋斗。有了民族团结,还怕什么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 --孙中山 ! l' }3 f2 {% t- b. I \; S; D
我认为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族历史,对家族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 --谢冰心
, c9 i: o c+ T: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