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用戶
楼主: 粤-刘爱民

2019年乙亥岁重访浙江文成伯温故里行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0: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 Y- M' Y$ O0 K2 P: K2 b
007-16.jpg
+ j, A. z  @. e/ x; A: m- k- e
007-17.jpg
6 V5 l6 U$ |0 h2 q  }
马皇后祠
007-18.jpg
( r& t3 u  s/ d6 x+ n; I
内部
007-19.jpg ( \" o" K0 g+ R1 T' f' Q7 j0 r( _1 ^
绿色真的不错
007-20.jpg + q! m8 O# l2 `- E
待开放的荷花
007-21.jpg 2 e; K) y4 k1 q6 g1 a# J! Q
远望故居
007-22.jpg 3 a5 Y3 |5 x1 A9 ]: M4 X7 Z
天葬坟,为刘基之祖父刘庭槐坟墓也
007-23.jpg - ^/ Z% m3 U, W
正在被破坏的天葬坟,外姓人是不能破坏刘家坟墓的,怕是刘家有蛀虫
007-24.jpg & v) u+ y0 X4 [6 a. E) G" d
故居门口
007-25.jpg
: W- ]. P0 m3 O( n- b: e
    刘集卜居武阳传说
    1993年重刊的《刘氏宗谱》卷首二,郝兆矩《诚意伯故里亭记》:“宋武僖王刘光世子尧仁自临安徙居丽水竹洲,尧仁子集欲卜迁,祷于丽阳山神,梦见执羊头而舞者,旋游南田山,上岭至一处问地名,或告曰武阳,恍然悟梦有示舞羊,遂自竹洲徙于此。”
    相传当时居住在丽水的刘基四世祖刘集想卜地迁居,祈告于丽阳神。丽阳神是丽水地区重要的地方俗神,当夜托梦刘集:有—人举着羊头起舞(另一种传说为:有五只羊在山谷。)。刘集便缘梦卜地,一天来到青田县南田五仙冈前,雾气升腾之中果见梦中景象,就迁居于此。
    1993年重刊的《刘氏宗谱》卷首一,《彭城郡世系》记载如下:“四世祖讳集,原住竹洲,因祈梦于丽阳神庙,梦—人在青草田中手执羊头而舞,时未解。厥后过青田,从小溪逆上,登峻岭至武阳,见峰峦围绕,颇有奇趣,问乡人曰:此地何名?答曰武阳也。遂定厥居焉。”
    这个地方原来的名称叫“雾垟”,即是经常云雾笼罩的田地。温州人把山间或水边可以耕种的平坦地块叫作“垟”,至今还有很多带“垟”的地名,后来雅化为“武阳”。
9 [5 ?  @* y2 R1 V$ T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0: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参与太公祭之午宴,啖家宴之丰盛菜品 2 n' h, n) Z% y8 ?' v
    以上是2019年7月16日上午的行程,参观完故里之后即返回南田镇,由于天健宗长的联系,有幸参加一次明天太公祭之前的家宴,进餐地点就在郁离旧家,我参与的是午宴,下午参观其他地方,晚上就没参加了。) H! m( L, c6 G
008-1.jpg 1 P' F1 l) V( [! e4 Q) C
进餐地点
008-2.jpg - X9 O8 g! I) ?6 J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太公祭
008-3.jpg
/ L# f& K# X3 v, s- D
菜品
008-4.jpg
' V; }2 O- r2 w% r$ S4 B
精制的菜

% c" I7 \) F) n; I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2: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 w: c; s( W* }1 k5 C9 k  h) b! i
    七、重游南田刘基庙,感受五百多年的庙宇' e$ n% X3 s1 I3 S) r2 N, E
    详细资料文章介绍见:2019年己亥岁游南田刘基庙散记 (点击浏览)

# U5 p+ }% L% y% T  ~  v

6 X2 O6 N% M5 E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2: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009-1.jpg
! F4 B- ]6 i. ?: l6 z; q
' T1 ^% f! S& O/ A
    八、拜访刘琏参政公祠,子似父兮卒于任
! ?; o6 Y& h1 K' L7 \6 F1 ~    参政公刘琏的祠堂亦在南田镇,在天健宗长的带领下,步行十多分钟即到,在参政路的中间,我们到达时,当地宗亲正为明天的太公祭作准备,参政公祠也是祭祀后家宴地之一,在此不多说,先了解参政公刘琏一生经历:
: l3 g7 f; \2 ~4 {/ L! ?    参政公刘琏(1348-1379),号仲琏,字孟藻,行桓九,文成公长子,江西参政。配陈氏,生二子:廌、虒。
+ V% K; x' T# ~  U2 \   公生于元顺帝至正八年戊子岁(1348年),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己未岁(1379年)六月三十日,时年三十有三岁,葬董田。 4 F. T1 o6 W' H2 O1 U
   刘琏从小聪敏过人,凡书读二三遍就能背诵而不忘。十多岁时,写诗作文,操笔立就,敏捷有奇气,其师自叹不如。长大后,气局稳重,识虑宏远,在家里孝敬父母亲友,在外面对邻里乡亲以礼相处,人皆赞之。元至正二十年(1360),父应朱元璋之聘,赴金陵辅佐朱元璋,他在家潜心读书习武。 ! M2 W* F4 F, @; P, P5 @! |
   刘琏十八岁那年,永嘉时为方国珍所据,乡里亦有地坯游氓,跟随方氏作乱。琏出其不意,先其未发,一夕灭之,无一逃脱,合境平安,人皆赞之。 + t  T7 s* H* C5 S: l1 K! u
   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基被胡惟庸以毒药陷害后。朱元璋下诏征集刘基所著的观象、玩占、天文、兵法及诸家言论等遗作。刘琏遵照父亲的遗嘱,将先父封存的遗书(籍)送往京师进献谢恩。太祖朱元璋见刘琏举止安雅,对答敏谨,十分赏识,夸曰:“卿忠孝具著,非卿有是子。”且念先父佐命开国之功,留在身边事用,同时也深为皇太子所尊重。
+ L% ?& Q' U) Y; l; x9 C    洪武十年(1377)秋,授以承务郎、考功监丞,职官从六品,一月后兼试监察御史,职官正七品,后二月转任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参政,职官从三品,以后升至中奉大夫,职官从二品。刘琏为谢皇恩,牢记父训,精忠卫国。由于其性刚毅,疾恶如仇,以忠信介直自处,临事决议秉公而断,有先父之遗风,为官政绩优异,时受朝廷褒奖。朱元璋在授官大会上当众面谕:“刘琏,勋臣子,操心正大,居家守法,历官著效,故委以重任也。显有异绩,且入中书矣。” & t* }& ?& y7 o3 H
   刘琏性情刚毅,为人忠信,嫉恶如仇。在江西任上,同僚韩士原和沈立本(江西布政使)为人险恶,以依胡惟庸得宠,刘琏以忠信价值直处临事决议秉公而断,决不俯仰,为他俩所嫉恨,沈立本屡以危言相胁,刘琏忿满而言:“吾受帝命,参政江右,知报国而已,他所有不恤,何有于使哉!” 胡惟庸本与刘基有隙,曾迫害刘基致死,他深知刘基之子刘琏象其老子,政绩可观,深受朱元璋赞赏和重用,一旦进入中书,大权在握,对胡党极不利,故为胡党所不容,非致刘琏死地不可,于是胡党对刘琏攻击贬毒,百般刁难。於是忧愤成疾,加上其刚毅之气节,为操全节,堕井而死,年仅33岁,明太祖闻知,为之震悼,御赐祭文,并遣朝使前往吊唁。 5 k- f; g7 \% Z7 b% |  v$ t& T( I+ ]% `
   刘琏少时有文行,工于诗,著有《自怡集》一卷,计九十四首,《四库全书》和《括苍丛书》有收录,《国库书目提要》评曰:“今读其诗,顾乃温柔冲淡,恒然有爱君忧国至情……词旨高雅,而运思深挚,殆于驾两宋而上之,以继犁眉诸集,可谓不愧其父。”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字大词典》有载他。
) ?6 @5 N+ i1 ?1 F) ?
009-2.jpg
9 B* W! f+ ?3 \3 T" s, p* z9 L: j
以公命名的道路
009-3.jpg 9 }/ X3 ^5 F, Q% Y  I2 ?6 b
保护碑
009-4.jpg 7 V# A. I$ l4 n2 {8 j- @" |
.
009-5.jpg 0 m5 Z6 p  X8 A$ S3 v3 |
.
. 009-6.jpg
.
009-7.jpg
8 {7 T8 j" B: R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4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3: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非物质遗产太公祭,刘基诞生708周年祭
1 C8 s2 h- S6 k) a# v# \    2019年7月17日,农历六月十五日,是刘基刘伯温之诞辰,今年是708周年,如常举行秋祭也。 2 }6 B9 f8 H, P6 x: e# A" t' O1 I' w  `
    另文记述之:2019年己亥岁刘基诞生708周年太公祭 (点击浏览) % D, L" \7 I2 o3 i5 [, r

5 P' n" v) |, W) K


$ @' ]  _4 o1 w8 e% S0 d/ t / Q( I0 N. k" d4 x6 s/ O1 g9 ~
    在此先了解南田福地欤:  J: K1 Z4 L1 E2 I. Q6 M/ @
    道教认为世间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南田被列为天下七十二之第六福地。 1 C1 t# ?' q; ?9 B' E6 u9 N1 W
    北宋《太平寰宇记》载:“天下七十二福地,南田居其一,万山深处,勿辟平畴,高旷绝尘,风景如画,桃源世外,无多让焉”。《洞天福地》和《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载:“第六福地南田山,在浙江青田,舟船可至。”
3 ?3 x' E% y0 r8 U    清光绪二年《青田县志》载:“南田山”县南一百五十里,万山之巅,独开平址数十里,号南田福地。 0 s* o2 \$ K  B
    刘耀东的《南田山志》载“兹山在县南万峰之巅,为峻极而绝尘之上,乃有沃壤百里,平畴千顷,赐名南田。” # i2 [  ]- L. z9 `7 _+ [* X# x: y
    南田早在1500多年前就已闻名遐迩,传秦朝就有谢姓在南田谢塘岸繁养生息,到了唐代就出现诸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唐天佑元年(904年),北宋名相富弼高祖工部郎中、松州刺使、太常小卿富韬为避五代之乱,自河南迁徙南田泉谷。宋徽宗景宁时(1102-1106年),名相富弼之孙,宣奉郎、进宣德郎富直清;瑞明殿大学士、赠宣奉大夫宣景贤弃仕归田,又从河南迁徙往泉谷。
! n# K) l" f6 ~" p. M  |7 W) g    唐朝代宗广德(762年),安史之乱,中原战火纷飞,义军四起,当时浙江农民起义军首领袁兆领导农民起义,义军抵达青田县城,县城民群纷纷逃到南田避难。
* F5 E+ E  n% P% |  r0 \    宋理宗宝庆时(1225—1227年),名将刘光世之曾孙刘基高祖刘集为避战乱,自丽水竹州徙居南田武阳。南田是明开国元勋刘基,字伯温(1311—1375年)的出生地和寿终之地。
% R( J; S! r1 ^2 c' H1 B/ M5 }0 F    南田镇位于文成县西北部,洞宫山南麓,飞云江流域和瓯江流域的衔接地带,距文成县城34公里,平均海拔650米左右,总面积162平方千米,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3.22万人(根据2005年人口统计数据)。南田因地处高山平台之上,土地平坦广阔,良田肥沃成片而得名。特殊的地理环境、高覆盖率的地表植被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15℃,即使在七八月酷暑时期,南田最高气温也只在30℃左右,成为城市人十分向往的天然氧吧和极具特色的避暑胜地。 ' U  z8 B7 P3 P+ D1 _- Z' k
    南田曾为南田乡。根据民国刘耀东的《南田山志》记载,南田乡,乡由山得名,居全山之最中,世称此为南田乡,亦曰南田市。刘基仲子刘璟、孙刘廌自武阳迁居此。南田村包括以下各村:
4 r  b) M% c9 k. K9 r+ r: \    南境五村: ( o3 t7 X9 ^, R/ P9 R/ @
    张坳村,元徐忠勇裔聚族于此。
+ D5 |' K+ i0 D7 I$ x( v    店岭村,陈姓旧居。
  X) o5 R9 B" x# O+ @4 I, H    散滩村,刘基八世孙刘养由旧宅迁居此。 0 A& T& }. \% Q; f# M
    高村,宋蒋中丞裔自县城迁居此,后他徙,多刘姓。
1 J7 |1 t/ v7 u7 Q9 G5 \% ^    篁庄,居人多刘、吴、王三姓。
1 u  O: y* e/ B$ S1 _* K1 a" s    北境四村: * N4 @" |& E9 L8 i6 }: d
    梅渚村,明代为李姓旧居,清顺治间刘尚盈迁居此。
$ l) B, m( H! H+ g5 J    武阳村,宋刘集居此,为刘基故里。 ) L8 N) _% e, k" v, |) m# h4 G
    岭根村,有渡,刘璟造。
. Y9 g& B/ ^' H  ~    麟溪村,亦名林坑,刘基五世孙刘式秠居此。
% T) x5 H7 ^7 l7 X2 [, I7 w' }1 d    东境六村:
% C1 o) c8 X8 j2 C/ l0 G  G% B    梁墺村,宋初梁晋自丽水徙居此。 ' C4 d6 s6 S0 ], p, T. x5 R
    龙上村,宋元之世居人为倪姓,后他徙,董、林二姓入居。 5 o# A3 N# C  s. H+ R% o
    马堡村,蒋中丞继周裔宋季居此。
6 R2 @& E7 T6 R    云山村,宋太守杨豪裔聚族于此。 $ c' b6 o9 {+ W/ j+ ^
    莘庄村,居人多夏、朱二姓。
/ h" q8 C/ K7 V+ M1 g7 o) D1 t    鳌头村,居人多黄姓。
+ |/ A' g! P2 ^2 {    西境五村: + r2 Q( D5 K( q  w5 ]' E, p$ `* K! {) x
    横山村,刘基七世孙刘武迁居此。
; q! v% ~3 _; o9 K" Q3 k9 Y/ x    西陵村,刘貊之裔散居此。 * S( N" X0 S  q$ |: Q4 G
    蒲源村,富弼七世孙富采宋季迁居此。   T. b0 l. ~( c. |: s
    浯溪村,富弼八世孙富应高宋季迁居溪岸。
3 x3 }8 ^$ t: E. j    西里村,宋时叶氏和明季叶氏定居。 ; p2 m8 L* d5 i1 f; _
    《南田山志》记南田一乡20村,与现在区划的31个行政村不同,南田刘氏宗族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51.1%左右。南田旧属青田县九都,地处浙南高山之上,崇山峻岭山峰连云,有“九都九条岭,条条通天顶”的谚语。《南田山志》记载九岭如下:
0 |0 d2 Q2 m; a8 a( f  j  Q% M    南田乡北行之道三:
, `  l$ M9 D$ x9 B+ z. p4 b) t# a! {8 R    一自辞岭,经大水桥西、漈坑阳,过枫树岭,至武阳,凡十里。稍东五里过观绕岭,五里至鹤口岭头,下岭五里至会峰寺,又五里至岭根。此为出山首要通道。   B$ t6 z+ V; ]
    一北行五里至梅渚村,折西过同罗岭,五里至岩山,又五里至库头,又十里至旺山。 7 z) Q( w! `/ C- @7 h! r: }2 M
    一自梅渚村北行五里至半坑圩岭,又十五里至麟溪村。 ! T7 |' p! w9 j  P% q8 m
    南行之道二:
* V# d& E! B8 G- W    一自南田乡东南行五里至店岭,又五里至三源,又五里至枫塘,又五里至篁庄,又五里至奥坑。 / o. v6 M- y; T  Z9 A
    一自南田乡南行二里至张坳,又三里至散滩,稍西五里至高村,又十里至西里。
+ h% z4 O4 `& n" M, X: X  F- n    东行之道二:
2 }/ ^( q' `1 a: @& E    一自南田乡前塘东北行五里至上村,又五里至上段,下岭五里至万阜,经双坑口十里至石梯岭头,下岭经车阳至万阜口,凡十五里。 : v  x6 A9 X# P( e" z# A
    一自龙上村东北行过龙坳岭,五里至柘阳村,经云山村至赤岩阳,凡十五里。五里到茅降岭头,下岭十里至万阜口。   i( K; X9 F8 K" [3 c% ]  M. \7 N3 ^6 ]
    西行之道三: 4 ?8 j7 y, G5 a1 D% G- w* h# ^: n
    一自南田乡泉谷,过横山五里,至西峡岭,下岭五里至蒲源,又五里至浯溪。 ! e) _) h& h, \; o9 N# y# g1 _
    一西行五里至库坑岭头,下岭五里至库坑,过桥五里至万仞尖,十里至上金村,稍北十里为大龙源。 5 n- t' w1 P7 F1 S' d7 b
    一西行经横山下募堂岭,五里至西陵,经降龙庵至浯溪,凡二十里。
) _2 e' J6 j* o0 i6 j5 O) O    朱元璋的《袭封诚意伯诰券》称南田:“乡里地壤幽遐,山溪深僻。”认为刘家“居勍敌之陲,迩山贼之寨”。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地方。
% n4 p, }: V/ @8 R+ c$ v' `7 f& E) ~    著名诗人陈祗时的《南乡子?南田》描述了高山平原的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词云:“九岭托平畴,天半青峰白水流。佳境不教朱帝识,悠悠,慨把文成说起头。生活羡优由,耕读传家岁月稠。畜肉园蔬红米饭,花楼,家酿觞边听雨鸠。” 4 @" t: b/ p- |7 x
    周永源的《武阳天葬坟记》指出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四围皆山,千峰叠翠,如城如画,古称南田福地。路达闽瓯,九岭皆下,真通衢要区。”
% U5 p- i2 b# G  H! B" {9 I    康熙三十七年(1698),朱天觉撰《重修南田刘氏宗谱序》描述其宜人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南田刘氏文成公之裔,世居南田,处万山之中,冬有积雪,夏无酷暑,怪石奇峰环绕于外,平原旷野沃润其中,古称福地也。”
% r. X+ [+ [$ @/ |4 `. _    清朝端木国瑚在《南田刘氏宗谱序》(嘉庆四年(1799)撰),则写出了一位初游者的旅游观感和审美愉悦:“南田,刘文成公故里也,背大溪环小溪而入,踞万山斗峭之上,予始造其迳,一壑录云,千岩注瀑。予疑其上未必有也,而怪造物者之生是伟人,何其僻欤!迨其巅,山平水曲,树近村遥,桑麻映蔚,鸡犬萧闲,历历间数百家,然后叹造物之生非偶,而南阳、武陵两在斯矣。”
* N9 S' U' ~7 o/ R3 r( L5 Q! ]- V7 D% ^    南田镇境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刘基庙、墓,文成县级文保单位参政公祠、忠节公祠、刘府旧宅,武阳故居、将军屋等古民居古建筑,云来亭、辞岭亭等各式亭台,联簪坊、西陵古窑址、南宋水利工程、石圃摩崖、伯温观景台等名胜古迹,有投资建设的“刘基文化生态园”,有充分体现民俗民风的刘基祭祀、元宵灯会,传统的舞龙灯、木偶戏、牛车、抬花轿等民间风情活动,加之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和“无暑”条件,南田正在积极打造属于自己、属于全温州的“南田避暑山庄”。
9 m1 l1 U. d* P/ \( e    南田素有“大旱不绝收,大水不漂流”之说,农作物易种丰产、种类繁多,南田镇有耕地面积11678亩,其中水田8210亩,旱地3468亩,是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大镇。由于高山平台的地理环境和近3—7℃的气候温差,南田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且出产期较晚。 # g# k, j0 s$ [6 L  K( R7 @

9 |) `! n& F" }) t( a    抗日战争期间的避难所   p& N/ Z6 |1 n5 |+ u/ o- p8 A
    抗日战争期间,南田这块福地也成为省内各机构、学校的避难所。 4 Q0 V* ?3 a0 v) F+ q  P8 o' m- t
    1942年,在日寇的铁蹄下,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机构、学校等纷纷到丽水的云和、碧湖等山区避难。后云和、碧湖也相继沦陷,1942年6月30日,省图书馆(通志馆)迁至南田的南耕公祠。箱装图书藏放刘耀东家楼上,馆长孙孟晋(瑞安孙诒让长子)住刘耀东家。
8 I3 {& ^1 c  A    1942年7月7日,杭州联立中学(几所高级中学合并在一起简称联高)避难南田刘基庙。一年级教室和厨房在现刘伯温纪念馆,二年级教室在谷阳祠(现已倒塌),三年级教室在刘基庙两侧厢房,操场在原刘基庙东首空地。一年级学生住外宅松岩公祠,二年级住谷阳祠,三年级住刘基庙正厅两侧,女生住刘基庙东首刘化德家。联高图书馆在刘氏宗祠(现新宅老人活动室),实验室在南田中学刘氏宗祠(原南田中学教师宿舍,现已拆除)。校长催东伯,住“黎照山房”。1945年3月联高7名学生参军,走上抗日的道路。
# c% w( I, b3 o4 W0 h6 P! M8 l" L    由于受战争影响,1942年7月《东南日报》社也避至南田,并于7月23日刊出第一期《破浪简报》。随之迁入南田的还有省税务局、省高等法院、省干部训练团等政府机构。省税务局迁底园兰松公祠,局长张淼(瑞安人),住下满张蕰光(原丽水中学陈诚的老师)家。浙江高等法院避难忠节公祠,院长郑文礼(东阳人)。省干部训练团百余人迁林泉公祠,团长周秉同(西坑敖里人)。金华福音医院避难南田镇小学边原老洋房,主任陈树汉。温州中学分部避难南田三滩刘氏宗祠,分部主任黄祥映。还有省地方银行金库等避难南田。
6 X% g$ R& r, @4 [1 h7 k) W    当时日本的军事地图把南田标为“南田市”,曾数次派飞机轰炸南田,但苦于找不到南田这个“城市”而免遭殃祸。今台湾青田同乡会编制青田县志的地形图仍然标有“南田市”。
- {/ H/ i. o1 d$ n/ d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戶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汉家刘氏文化传播中心 ( 粤ICP备14039164号 )

GMT+8, 2025-4-18 23:48 , Processed in 0.2371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