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长沙国
& P2 L6 { n& Y 长沙国,西汉时期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封国;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辖境承袭秦代长沙郡辖境(长沙、豫章),将秦长沙郡治所“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 汉朝开国功臣吴芮被封为第一任长沙王。由长沙国藩王长沙王治国,拥有行政权、官吏任免权。
4 y7 Q6 S3 ?% D/ l: X8 S4 G 长沙国与西汉王朝的命运相始终,自前202年始封至公元7年废除,存在了200多年,又先后分为吴氏长沙国和刘氏长沙国两个时期。! K5 e% `! K1 I4 {" {) u% P
1、吴氏长沙国( H4 n6 \/ Y6 |; g: w
1.1、长沙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 k7 R9 ~( w; d: o
秦朝灭亡以后,又经过4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汉王刘邦最后打败西楚霸王项羽,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称帝之后,封开国功臣吴芮为长沙王,以原秦代长沙郡建立长沙国,将湘县改名临湘县,作为国都。从此,湖南历史上出现了第一个诸侯王国,长沙第一次成为王国都城。“楚南雄镇”发展为汉藩王都,长沙开始以“楚汉名城”显扬于世。
+ d) C9 _& X( \) s, P 1.2、首任长沙国王---吴芮7 u; N4 j# A& y) l# V6 C/ J) U/ N' r
吴氏长沙国的第一代王吴芮,是番阳(今江西鄱阳)人。秦朝时任番阳县(今江西鄱阳)令,因在任深得民心,被尊称为“番君”。秦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秦的烈火,英布率领一支义军来到番阳。英布原为秦朝“刑徒”,因面部被“黥”,故人们又叫他黥布。在郦山修秦始皇陵墓时,他常与“刑徒”中的“徒长豪杰”联系,后带了一批“刑徒”逃亡,活动于鄱阳湖一带。身为秦朝县令的吴芮见英布率众而来,即率子侄及部将梅鋗宣告起义,并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英布。吴芮举义后,闽粤王无诸和粤东海王摇闻风而起,也带领越人前来归附,参加反秦战争。后英布、梅鋗都率兵北上,分别随项羽、刘邦转战中原,进夺关中,为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秦亡后,吴芮被项羽封为衡山王,以郸(今湖北黄冈)为都。项羽败亡,吴芮毅然归汉,并与韩信、英布等人上表称臣,拥戴刘邦,成为西汉开国的元勋。因此刘邦一登上帝位,就颁布诏书,嘉奖吴芮:“从百粤之兵,以佐诸侯,诛暴秦,有大功。”并封其为长沙王,建立了长沙国。( c( r( l: w! E+ M8 `" |1 j
1.3、汉长沙国的疆域0 b. ^ q0 z) x! S) F3 X( S6 G# e
汉初长沙国的疆域,据刘邦的调书所说:“以长沙、豫章立番君芮为长沙王。”但这时,豫章郡早巳封给了吴芮的女婿---淮南王英布,长沙国封疆实际上也就是秦朝长沙郡的范围,北濒汉水,南“亘九疑”。1971年在今长沙市东郊发掘的马王堆西汉墓,举世闻名,正是吴氏长沙国初期所葬。其第3号墓出士了一幅《长沙国南部地形图》。这幅地图绘制的范围大致为:西起今广西全州、灌阳一线,东至今湖南新田一带,北抵新田、全州一线;其主区为深水(今潇水)流域和都庞岭、南岭山区,与史籍所载长沙国南部疆域的边界几乎一致。
& O/ Y' Y, K0 M, @6 ]5 w 汉初长沙国的辖县,据《汉书?地理志》等史籍记载和《长沙国南部地形圈》,已设有22县,包括今属湖南的临湘、罗、益阳、连道、承阳、郝、昭陵、容陵、茶陵、湘南、恢、郴、营浦、南平、舂陵、泠道等16县,以及今分别属于江西、广西的安成、桂阳、观阳、洮阳4县和处于湘粤边界的龄道县,与湘鄂边界的下隽县。( `" I3 |' I& q) H- U
1.4、汉长沙国的临湘故城1 p$ s/ u! b1 l- _
长沙城(临湘古城)作为长沙王藩都,位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为历代长沙王的驻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古书《水经注》记载,临湘城系吴芮始封长沙王建筑。作为汉藩王都,临湘古城雄峙于长沙国的中心地带,城垣高耸,宫室巍峨,为历代长沙王的驻跸之所和长沙国的政治军事中心。据《水经注》载,临湘城,系吴芮始封长沙时所筑,史称“ 临湘故城”。有考古学者认为,临湘故城即在今长沙市区的湘江以东、建湘路以西、五一路以南、樊西巷以北的范围内,方广数里,确有王城的气派。城内有王室宫殿、丞相府邸、百官衙门。吴芮的宫殿,即后来所称的“吴王殿”,也是后来刘氏长沙国诸王的居所,就在今市区八角亭以东、蔡错路以西一带。1996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区中心五一广场平和堂基建工地,从一口汉代古井中,出士了汉代卷云纹瓦当和刻有“安乐”、“未央”宇样的瓦当。显然,这都是长沙国宫殿的遗物。今天心阁太平街的贾谊祠,即是贾谊当年任长沙王太傅时的邸宅。为了保卫王都的安全,城外水陆要冲还修建了驻扎军队的戍所。湘江两岸由南而北即有南津城、桔洲戍、北津城等,至今仍有遗迹可寻。5 R. Q5 L8 S1 V k8 m& | T$ u) ?
1.5、汉长沙国的建制
C Q. L j& J) X 长沙王是长沙国的最高统治者,其王位世代相袭。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共传5代,丞相以下还设有御史大夫、尉及各县的县令(长)等官职,均由诸侯王任免。
$ a: F5 { |! n. `! n# I7 d 1.6、汉初吴氏长沙国是汉家皇朝的忠实拥护者
- k. S7 R; X$ m 吴氏长沙国时期,为古代长沙历史上辉煌时期,政治上始终不渝维护国家统一,是西汉王朝的忠实诸侯王国。刘邦所封八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英布等七个诸侯王全部消灭,唯独吴氏长沙国自始自终效忠朝廷,就是淮阴王英布(即长沙王吴芮之女婿)反叛,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还大义灭亲。吴氏长沙国自吴芮始封,到前156年其五世孙吴著死,因无子被撤除,吴氏长沙国共传5代,历时46年。王国的官吏制度与西汉朝廷相同,设有丞相(汉高祖初曾称柱国),由朝廷直接委任,名为辅佐诸王,实际上是派来掌握该国实权以控制地方的。著名的马王堆汉墓2号墓的墓主利苍,即是第三代王吴回和第四代王吴右的丞相。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曾为第五代王吴著的太傅。
9 R% t9 k& E9 x. \' w! f& S 1.7、汉初吴氏长沙国历代世袭君主列表5 ?8 L/ l6 s! ^8 F; P8 Q
' L; {( n6 L# d& w+ ?, J
代 | 谥号 | 姓名 | 生卒年 | 在位年代 | 关系 | 1 | 长沙文王 | 吴芮 | 前241~前201年 | 前202年 | 始封之王 | 2 | 长沙成王 | 吴臣 | 前?~前193年 | 前201~前193年 | 文王长子 | 3 | 长沙哀王 | 吴回 | 前?~前187年 | 前193~前187年 | 成王长子 | 4 | 长沙共王 | 吴右 | 前?~前178年 | 前187~前178年 | 哀王长子 | 5 | 长沙靖王 | 吴著 | 前?~前157年 | 前178~前157年 | 共王长子 | / z1 K% }( s) Q; [$ w% S
6 {) }: N& d3 w( X. E( m
' {' l2 D: L/ x+ _; F 2、刘氏长沙国/ }* N0 P& t6 f( k' W
汉文帝后元七年甲申岁(公元前157年),吴氏长沙国除。文帝也于同年去世。次年。文帝之子景帝继位,公元前155年,重置长沙国,景帝庶子刘发被封为长沙王。史称“刘氏长沙国”,仍以临湘为都。. _2 @; k2 h& a* T/ c& K% e5 w
刘发之长沙国正值西汉王朝大削诸侯王国势力的时候,至此,疆域广阔的长沙国分离出南部另立桂阳郡和零陵郡。自前155年封地,到前145年,随着朝廷对诸侯番国管理体制的改变,这时的长沙国瞎地大为缩小,由于已析出桂阳郡和零陵郡,仅有临湘、罗、下集、益阳、连道、湘南、安城、丞阳、茶陵、攸、昭陵等13县;长沙国的番王至此也削除了实际权力,不得干预自己所辖诸侯国的政务,成为名义上的王,上至相(管理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改制以前称为“臣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到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随西汉王朝灭亡而废除。
3 b$ ~0 ^# x$ o+ r4 y3 G) y- I 刘发的母亲唐姬,原来是汉景帝程姬的侍女。一次,景帝召幸程姬,程解因“有所避,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当时,景帝因酒醉不知,直到唐儿怀孕,才发觉所幸并非程姬,便将其所生之子取名为“发”。景帝即位后,分封皇子,刘发因其母出身低微而无声,被封到离京师较远的长沙。* F/ V ?2 D8 f
据传说,刘发离别长安,来到长沙后,十分思念自己的母亲,曾“运来长安之士,筑台于临湘城内,以登临遥望”。后来,这座望台因刘发溢号定王而称为定王台,遗址即今长沙市图书馆址。2000多年来,刘发的慈孝思亲之情一直深深地感染着人们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K1 }5 w" \$ e: J' F' W2 T! L. u" K
刘发建国,正值削藩之时,原来疆域广衰的长沙国削去桂阳郡和零陵郡二郡,刘氏长沙国仅辖13县,远不及往日之大了。正如《汉书?诸侯王表》所说:“虽有旧名,皆无南北边矣。”因此,刘发心中颇为不快。据东汉学者座劭的《汉书集解》,传说前142年(景帝后元二年),刘氏诸王到长安朝见,景帝命他们“更前称寿歌舞”,而长沙王刘发仅摆了摆衣袖,抬了抬手。旁人都笑他舞姿笨拙迟钝,景帝见了,也感奇怪,便问其由。刘发对曰:“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原来,他是借此机会发发牢骚。
" Y4 J9 S0 W; R" j8 J& D+ q% ? 刘氏长沙国不仅版图大大缩小,而且权力也被大大削弱,地位一落千文。前145年,汉景帝鉴于诸侯王权位太重,将成尾大不掉之势,下沼改变王国旧制,规定:“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为相。”从此,诸侯王不能干预自己封国的政务,封国官员上至相、下至县令统由皇帝任免。诏令还减少了封国的官员人数,改变一些官员的名称。诸侯国的地位、规模、仪制都大大降低,诸侯王的行政权、官吏任免权也都一一收回。此时的长沙国也同其他诸侯王国一样,实际上就是汉朝廷直辖的一个郡,而长沙王“唯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了。3 `! S: V' T! y, I4 c# C
公元8年(西汉孺子婴初始元年),外戚王莽废除汉朝自立为帝,建立“新”朝,刘氏所封诸侯王国、侯国也被全部废除。次年(新莽始建国元年),末代长沙王刘舜被废,长沙国改名“填蛮郡”,国都临湘改名“抚睦县”。至此,刘氏长沙国从刘发始封到刘舜被废,共传7代8王,历时164年,随着西汉王朝的灭亡而结。
. U0 z# L. U. G 刘秀复汉后,封刘舜的儿子刘兴为长沙王,但后来刘兴因与光武帝血缘关系太远而被削去王位,降封为临湘侯。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即长沙王刘发的直系后代。/ ~6 i3 y5 h& c
刘氏长沙国的君主列表 1 o- N! \7 c& V) R O9 Y* {
代 | 谥号 | 姓名 | 在位年 | 在位时间 | 1 | 长沙定王 | 刘发 | 28 | 前155年-前127年 | 2 | 长沙戴王 | 刘庸 | 27 | 前127年-前100年 | 3 | 长沙顷王 | 刘附朐 | 17 | 前100年-前83年 | 4 | 长沙剌王 | 刘建德 | 34 | 前83年-前49年 | 5 | 长沙炀王 | 刘旦 | 2 | 前49年-前47年 | 6 | 长沙孝王 | 刘宗 | 3 | 前45年-前42年 | 7 | 长沙缪王 | 刘鲁人 | 49 | 前42年-7年 | 8 | 长沙王 | 刘舜 | 2 | 7年-9年 | 9 | 长沙王 | 刘兴 | 12 | 26年-37年 | 1 j8 ?( g1 Y9 h8 X7 w, ^/ ^/ Q; P
9 H! t, N- Q" `! V+ s( G) n0 K
.
2 X/ o6 ~, M6 P) C.
+ Q/ }9 E8 m) a: R/ b: W2 P: u1 V. ~! H.
' P1 ` u. p: ?+ s+ s
.
# n2 e2 `+ U M; N( d: V n) n.
: }3 o& r7 i1 v7 m8 Z- J \
.
! Y! ~! G9 s; s8 x o" T( D.
% e- v/ ^; B8 k3 o1 B
按比例制作的棺椁 ! b* e& {! Y* D+ W" e
. o2 c! o4 p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