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用戶
查看: 17206|回复: 11

2019年己亥岁游南田刘基庙散记

[复制链接]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6
QQ
发表于 2020-12-15 11: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7月16日(农历六月十四)下午,有幸再次详游南田刘基诚意伯庙,特撰本文记录之。 ! C0 U3 [5 P. N3 i
    我是昨天乘动车从惠州南站出发,辗转到达浙江省文成县南田镇,准备后天一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公祭,故提前一天以参观相关景点,这不就先献上刘基庙景点:& F: c! w7 J: D; S* \. R
001-1.jpg 5 S8 G) w9 O0 ~: `( s
景区图
001-2.jpg
( \* A  G6 ~* ]! K
前面
001-3.jpg
7 _6 `& ]8 S# _0 t8 Y- e2 {
后面
001-4.jpg
7 m+ Z( A9 K/ \7 B
还是前面
001-5.jpg ' Y$ p: V  f7 E+ A. H& k: d
南田镇区
001-6.jpg ) t* @, i9 U" ]
高空看刘基庙景区

, Y' e2 B+ E6 L% S+ p0 D/ O# Y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1: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 o' l8 q/ n/ g. i0 w: B5 h! M
001-7.jpg * A# X) ]7 {' R/ l
景区前面
001-8.jpg
* P8 u% L4 n# b+ r
福地南田
001-9.jpg " U# p- h) V5 |+ j4 u8 P
.
001-10.jpg
7 j! T! o: E, _1 e, `
高空远景
001-11.jpg   T# }4 w6 l4 B
高空的刘基庙
001-12.jpg
+ {. }' m; x4 c$ C9 f# X) @: k9 Y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1: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002-1.jpg   Y9 [+ z' _/ ?2 t, h' N
刘基庙之伯温公园
- `( y. ?2 q. P& N$ h
    刘基庙,又称诚意伯庙,位于浙江文成县(旧属青田县也)南田镇九都村华盖山东南麓,处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西北部,距文成县城34公里。 6 o) [8 ]" U; h* f: U2 T/ q* B
    明朝天顺二年戊寅岁(1458),由刘基七世孙刘禄奏请,明英宗朱祈镇下旨敕建,礼部移交时浙江布政司右布政白圭、处州知府万安、青田县丞郭仲礼奉行唯谨,地方民众集资建造的。告成于天顺三年己卯岁(1459)十二月初。明李贤等撰《明一统志》卷四十四《处州府》记载:“诚意伯庙,在青田县。伯乃本朝名臣刘基,天顺初命有司建庙以祀之。”这是国家级志书的记载。明时,庙几次重修,《浙江通志》卷二百五十九《艺文一》载有明人潘润撰《请重建刘诚意伯祠疏》,这是省级志书的相关记载。 ) L6 j. G; B+ S$ W
    清代南田刘基庙还历经了乾隆三十年(1765)、道光十三年(1833)、咸丰年间(1851-1861)的三次重修,具体的变化不见记载。 1 l1 W; ?+ z( o, ]  [
    民国十六年(1927)2月2日大年初一,族人拜祭先祖后,五十一岁的刘耀东的主持下召集众人议,先文成公祠堂(诚意伯庙)年久未修,今年议定修葺,不可再拖延了。并慨然表示所需经费他可先垫付。经他多方筹措,当年四月动工,前前后后共花了五年时间,才全面完成重修工程。这是刘基庙建成五百多年来第一次大规模的重修。刘基庙有了比较大的改变:首先是将原先建在左侧的追远祠移到庙后,其次是增加了大量的名人楹联匾额。 1 @/ K; X' ^9 B# {$ Y$ @2 F2 _
    民国二十二年(1933),刘基以上七代先前没有专祠,而是列于文成公祠侧,刘耀东(五十七岁)认为于礼不顺,他又独自出资五百金买下刘基庙后土地建“追远祠”,历时一年半建成,崇祀刘基之上的七代神位。
4 `0 j8 I  W$ ~4 m7 s/ c( C& l. w( P    刘基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冲击,仪像被毁、铜钟被变卖。1979年县文教局发动当地群众重修。
( e5 Z9 m: L, G6 r+ i  v/ C9 J    诚意伯庙庙容宏伟壮观,系七间、三进、回廊的单檐合院式木构古建筑群,坐北朝南,构筑粗放严谨。
: e( S  S4 k. ~1 ~, {# o    庙分“王佐”、“帝师”两木坊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占地3024平方米。 # D3 c$ u- L% Q, s  f$ |! Q
    正厅中塑有刘基及其二子刘琏、刘璟3尊坐姿塑像,神态壮严。
+ h. Y' [, ~9 x1 Y6 e    大梁与巨柱上分别悬有历代名流题书的巨匾和楹联。明代正德皇帝撰联云:“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蔡元培先生撰联云:“时势造英雄帷幄奇谋功冠有明一代;庙堂馨俎豆枌榆故里群瞻遗像千秋。”庙内有明天顺五年(1461)礼部侍郎姚夔撰的碑文,记述刘基生平。
+ M" r  X. q' Q& a- E7 y    1989年12月12日,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A: ~7 U9 o! ]    刘基庙属于一个以安奉刘基神主牌位、祭拜刘基为主的独立祭祀场所。其空间格局完整开阔,建筑前低后高,主从分明。目前由庙侧广场和作为主体建筑的木坊、头门、仪门、正厅、追远祠五进组成,占地约三千平方米。
6 f0 }/ L% Q6 Q$ n
002-3.jpg 1 F3 h( N* a3 Z% Z6 |
景区牌楼门
002-2.jpg
/ e$ J6 g' \, ?: I/ c" N7 V
.
002-4.jpg - a0 {# [% b5 b3 e+ N3 Y
    刘基庙侧广场在主体建筑东首,20世纪90年代扩建,设有牌楼、门禁、水池、水桥、刘伯温雕像等,筑有围墙,可以容纳数千人。
002-5.jpg ; i( U- O5 D3 l6 j+ K4 C
刘伯温铜像广场
002-6.jpg
5 s. _6 u3 I! n4 N( M# y9 V
    刘伯温铜像广场。广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地面用花岗岩石板铺设而成。广场正中矗立着刘基铜像,连同底座高达8米,重达3吨多,用紫铜铸就。铜像平台镌刻“千秋景仰”四个大字,是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先生所题、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书写。铜像后山石壁上题写“通天地人”四个大字,是温州籍书法家林剑丹先生的手笔。“通天地人”该怎么读、又该作何解释呢?对,应该读成“通-天、地、人”,意思是刘基“通天”、“通地”、“通人”,古人认为“天、地、人”是宇宙间最重要的东西,并称为“三才”,“通天地人”赞颂刘基是位精通天文、地理、人世的旷世之才。现如今,广场是刘氏族人举行“太公祭”、逢年过节当地人举行舞龙灯、鱼灯等岁时节日民俗活动或其它群众活动的重要场所。

* a8 e" ?0 \, m6 _  v( X
; O: `+ N. U- J+ x4 M. n3 o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1: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002-7.jpg * k* l6 N9 x* m" V1 c- H( O0 j
“王佐”、“帝师”两木坊
    庙堂前院的左右两边有两座木坊,木坊悬挂的匾额上分别写“帝师”、“王佐”字,这四个字是明朝正德皇帝的御书,只见字体高贵典雅,庄严浑重,气宇不凡,一看就能感觉到惟我独尊的帝王气魄,以褒奖刘伯温的个人才能和为建立大明王朝而立下的丰功伟绩,这几个字也是对刘伯温一生的最高评价,刘伯温“学为帝师,才称王佐”,不失为一代名臣。
    现存庙外两座木坊,当是正德年间由“翊运元勋”之坊易名而来。据《刘氏族谱》记载,孝宗弘治年间(1488-1505),又在庙门外通道立木牌坊,匾曰“翊运元勋”。刘基庙敕建于天顺三年(1459),“翊运元勋”木坊晚建于孝宗弘治年间,帝王已更三代,在时间上相差四十多年。正德九年(1514)十月,武宗帝朱厚照追赠刘基为太师,赐谥文成,并称颂刘基“学为帝师,才称王佐”。而木坊易名为“帝师”、“王佐”,又在正德九年,与孝宗又隔一代。两座古木坊全系木结构,营建方式相同,各高9米多,分别建在刘基庙头门外左右两侧,使进庙道路呈直角转入。
002-8.jpg 7 l* x! u5 A2 f. q
“王佐”木坊
002-9.jpg $ @$ E0 ^$ B( \$ l) A) N  p+ ]
“帝师”木坊
002-10.jpg - n4 N9 a( f; ~/ |
照壁
002-11.jpg
8 L. L& v' J( k, w7 Q
保护碑
002-12.jpg

& J  H1 b1 m% ?! H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2: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003-1.jpg
8 d+ M( q* |" G! I
9 h- b9 Z4 Z$ c( @& k2 {
    一、头门 : C, y2 D6 Y/ D$ R) Q
    刘基庙的大门(也称“头门”),大门上方悬挂着“钦建诚意伯庙”直匾。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正德皇帝不是加谥刘伯温为“文成公”吗?这里为什么写的还是“诚意伯庙”呢?原来,朱元璋建帝业论功行赏的时候,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因此,明英宗天顺皇帝钦赐建造这座庙堂时,就叫“诚意伯庙”,后世一直沿用至今。 ! O: K- e  m, J. `4 B# d/ ~3 L
    《敕建誠意伯劉公祠堂記》碑文中的“屏以三门”,应该是头门、仪门和正厅门。头门门前为祭祀时“迎神于阼”的台阶,中间设有门槛,大梁上悬挂着“钦建诚意伯庙”的直式龙凤匾,两厢竖有碑石。头门与仪门之间的天井较小,呈长方形,有水池等设施。宋明时期建造的祠堂,一般都会在这个位置设置左右两个半月形水池,可能为仿照孔庙“泮池”之作。 8 h# o" @: G0 X. E1 _! _
003-2.jpg + @# u0 M2 x" u  @1 u
头门
    头门系三山式悬山顶木构建筑。通面宽10.56米,通进深4.14米,明间面阔4.56米,两次间各阔3米,台基高0.54米,明间前置二级台阶,长2.95米,高0.18米,进深0.35米,台基四周边沿平铺长方形阶条石,台面以方形石板斜纹铺地。
9 ^1 ]0 e9 B8 Z* V
003-3.jpg
7 d5 ~! q* \0 R0 n: n
头门前面
003-4.jpg
" d4 u' b) T1 V% ?  T, R- v
牌匾
003-5.jpg
石碑
    “敇建诚意伯祠堂记”碑,明天顺五年(1461)辛巳十一月立,吏部左侍郎姚夔撰,礼部左侍郎那幹书,刑部尚书隆瑜篆。
  
    劉基廟頭門內鑲嵌于劉基廟牆體的禮部尚書姚夔《敕建誠意伯劉公祠堂記》碑,撰寫於1461年11月,摘錄如下:
    口口大夫資治尹禮部尚書嚴郡姚夔撰
    口口大夫資治尹禮部左侍郎余杭那幹書
    口口大夫刑部尚書四明隆瑜篆
    上複大寶之明年,故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禦史中丞兼弘文館學士太子贊善大夫護軍誠意伯劉先生七世孫、翰林五經博士祿,自括蒼來朝,且言曰:“先臣基沒,垂八十年於茲,故有祠堂,毀弗克稱者久之。神無棲止,祀(一作‘禮’)罔攸享。臣祿荷國厚恩,叨守宗祧,敢以為請。”詔可其奏,下禮部移所在有司,營建祠堂如制。於是,浙江布政司右布政使白圭、處州知府萬安、青田縣縣丞郭仲禮,鹹奉行唯謹,僉議舊祠幽僻,用徙高亢,於神為宜。乃度地于宅之東南,維吉方,將有以規所需。邑父老聞之,奔相走告曰:先生嘗有大造於吾民也!欣然相與計田、聚財輸於官,得若千萬緡。乃涓吉辰,鳩工簡材,首隆寢堂,翼以兩廡,屏以三門,齋戒有室,庖湢有舍,而又飾以黝堊,繚以周垣。制度巨集深,規模軒敞,神主攸奠,煥然光輝,猗歟休哉。告成於天順五年十二月之朔。祿詣闕謝恩畢,退而屬予為之記。
    ……歟乎!如先生者,雖百世祀可也,況祠堂乎?是宜我皇上垂意於斯,豈惟昭崇德報功之禮又將興起,其子孫俾得以賢其賢,親其親,可謂仁之至、義之盡也歟!予生也晚,忝與先生同浙水,而高山仰止之心為日久矣。敢書此於麗牲之石,以白先生之心,後世欲知先生者,尚有考於斯。
大明天順五年歲次辛巳十一月。
處州府知府馬偉、通判周祺、推官馬聰、青田縣知縣京山郭仲禮、縣丞芝田王純、主簿臨安陳器、典史樂平洪海立。
  
003-6.jpg
, t9 D7 y* K2 }9 S3 v
石碑
    “重修祠堂碑记”刘耀东书,民国廿年(1934)六月立,高1,63米,宽0,72米,
    “捐资碑”民国十九年(1933)夏立,其高1,23米,宽0.6米。

4 Z& S2 G: Y) M- c. b    以上石碑说明,敇建的诚意伯庙质量非常的好,保存近五百年而完整,直到民国十六年(1927)春节议定重修,历时五年告竣,立重修碑和捐资碑以记之。此乃有赖刘耀东先生为保护刘基文化付出的巨力也。
/ \, g3 ?9 k' W6 r/ u% ], h    走过头门,正中有石街通向仪厅,在石街两旁有鱼池。
+ P; b3 {7 f; J+ e
003-7.jpg

# w: _+ `3 w# B7 f' R* C0 K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320

主题

198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29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12: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仪门
. A- ~4 N' V4 u  x7 L, }    进入头门,前面是刘基庙的仪门。仪门即礼仪之门,进入此仪门,有正衣冠、遵礼仪,应轻声讲话,注意言语措辞
1 L! S4 ~8 B- |+ \' e$ }    门前的柱子上写着一幅对联:“五百年名世,三不朽伟人”,此联为刘伯温的裔孙刘耀东所写。刘伯温于1375年去世,刘耀东写此联的时间是1931年,正好相距555年!“名世”是指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史记》以“本记”来写帝王的传记,如《项羽本纪》;以“世家”来写诸侯或对社会有重大影响人的传记,如《陈涉世家》;以“列传”来写一般人的传记,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世专门以“世家”来特指封建社会中门第高、世代做大官或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名世”即“著名世家”的意思,以“名世”赞誉刘基,自然是高度评价。
9 }; f# b/ C( w1 I3 v8 U    “三不朽伟人”是指刘伯温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均有建树,古人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语)。刘伯温刚正不阿,不畏强暴;不计名位,不贪爵禄;顾全大局,不结党营私,品德高尚;顺应历史潮流,与朱元璋一道担负起统一中国的历史重任,为建立大明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刘伯温一生好学,留下了很多传世名作,他的诗文内容充实,格调高雅;散文说理充分,主题形象,说服力和感染力极强,“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濂并为一代宗师”(《明史?刘基传》);刘伯温重理气的文学思想,独树一帜,他主张文学作品要裨于世教,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他在军事学方面的军卫思想,开辟了新的领域。刘伯温的著作中对哲学、文学、军事学、经济学、医学、建筑、天文、地理、史学、数学、历法、植物学等领域都有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因此,以“三不朽伟人”赞扬刘基并不过誉。
7 f) X4 L; F( f! b  仪门两旁悬挂的是原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撰写的对联,这么长的对联大家知道怎么读才是正确的吗?这个长联还是比较规整的,他是这样读的,上联是:出处进退与任圣冥符运会启风云旷代勋华民族史,下联是:事业文事有姚江继武梓桑崇俎豆千秋祠宇括苍山。庙堂内的这些对联在文革时期受到严重冲击,为保护这些文物,人们想尽了各种方法。你看,这些对联的背面,还有很多“毛主席语录”,当年,一些有识之士为保护这些文物,把对联反挂起来,写上毛主席语录和革命口号,这样,“造反派”自然就不敢毁坏这些楹联匾额了。
! o, s1 G6 y1 I6 @! t" {  请大家抬头往上看,横梁上有“千秋景仰”横匾,此匾原为章太炎先生所题,不幸已毁于乱世,后在1982年5月请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写。刘伯温是章太炎一生最仰慕的人,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自忖必死无疑,于是写信给刘耀东,要求死后埋葬在刘伯温的墓旁。但事与愿违,袁世凯不久即一命呜呼,章太炎先生得以解脱,先生1936年过世后,由于交通不便和儿孙的反对,最后归葬于西子湖畔(注:章太炎,原名章炳麟,号太炎)。
2 }9 d' G6 c9 n' E9 Y6 q' g; p
004-1.jpg / p) O+ Y0 l- U. @2 e0 S' P
.
004-2.jpg
: ?/ x- P2 N! E  C6 ]# O$ V: t! g1 U
刘耀东所作的对联
004-3.jpg
$ C6 {/ q' ?/ ^
汉家刘氏网主是也,祖居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新庵嶂下围,现居广东惠州惠阳淡水。
源明公第161世孙,邦公第87世孙,祥公42世孙,开七公第23世孙,广东惠州嶂下麦地刘氏(八房长),肇基祖为第十一世祖尚义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用戶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汉家刘氏文化传播中心 ( 粤ICP备14039164号 )

GMT+8, 2025-4-19 18:22 , Processed in 0.53100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